受访者华黎明系中国前驻伊朗大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22年1月11日上观新闻。
这一“隆重”开局为今年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更上一层楼奠定基础。
在海湾多国高官本周“组团”访华之际,中东访华团又添新成员。中国外交部周二宣布,土耳其外长查武什奥卢、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将应邀分别于1月12日、14日访问中国。
外界认为,此次访问可视为对去年3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中东之行的回访。
更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外长来访还是伊朗总统莱希去年8月上台之后首次派出内阁官员访华。而中东多国高官在新年伊始“扎堆”到访中国,如此罕见景象在中国与中东交往史上可能也是第一次。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盛况”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中国与中东国家长年用心经营关系、中国“以发展促和平”理念被广为接受的结果。这也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将迈上新的台阶。
时机引人注目
从时点上看,土耳其与伊朗外长即将开启的中国之行颇引人注目。
一是此访正值海合会4个成员国外长与该组织秘书长本周对中国展开“集约式”访问。
二是伊朗与主要大国围绕恢复伊朗核协议的谈判正在紧张进行中。
三是伊朗自身也在展开外交攻势。访华前,伊朗外长本周一到访阿曼。阿曼也是此次海合会访华团成员之一。另据路透社称,伊朗总统莱希有意今年初访问俄罗斯。如果成行,这将是伊朗总统2017年以来首次访俄,也是莱希自去年8月出任总统以来最重要的外访。
对于土耳其和伊朗外长“加盟”中东访华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认为,需要置于中东国家对内调整关系、对外主动出击以因应新形势的大背景下来理解。
去年以来,中东国家内部经历关系重组。卡塔尔与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复交”,结束“断交”风波;土耳其与埃及、阿联酋改善关系;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率团访问伊朗,以色列总理随后访问阿联酋;伊朗与沙特这对“宿敌”也在伊拉克四次“密会”。
李伟建指出,当前,中东国家正面对新形势作出新抉择:美国逐步从中东抽身,转而聚焦大国战略竞争,且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逐步下滑。更重要的是,中东国家已深受美国中东政策之苦,过去徒然陷入内斗,以致消耗太多资源、错失发展机遇。新冠疫情暴发后,中东国家转型受阻,内部经济问题更加凸显。所以,中东国家更关注国内治理问题,认为不能再被美国“绑架”,需要开展自主外交,在塑造地区秩序方面发挥自身影响力,并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而与中国加强合作能够带来机遇。在海湾4国外长访华之际,伊朗、土耳其也希望把握时机,积极主动展开对华外交,以免落后。
在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看来,海合会4国外长与伊朗外长前后脚访华透露出一个重要动向,即伊朗与沙特等海湾国家有望进一步改善关系,而中国在其中将发挥重要调解作用。
华黎明表示,海合会成立之初旨在针对伊朗,即使现在也难去除反伊朗色彩。但是,中东形势已发生巨变。随着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阿以冲突被边缘化,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在下降。在这一背景下,中东国家希望自力更生,自寻出路。所以,阿拉伯国家寻求缓和与伊朗关系。在此过程中,中国正在日益扮演重要的“调解人”角色。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成为海合会与伊朗高官同期出访的共同目的地绝非偶然,而且在疫情期间安排如此大规模的外事接待深有意味。通过这次前后脚访问,中国在撮合双方关系上将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相比其他大国,中国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不介入中东内部矛盾冲突,在中东没有敌人,并与地区国家都保持良好关系。”
谈及伊核谈判的时机背景,李伟建表示,围绕美伊重返伊核协议的谈判处于关键时刻。中国是2015年签署伊核协议的重要一方,伊朗希望中国在推动美国取消或者松绑制裁上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伊朗也在做两手准备。如果谈判僵局难破,伊朗也考虑通过加强与中、俄两国的关系来解困,以打破美国制裁以及孤立伊朗的政策。这些也是伊朗外长访华的重要考虑。
聚焦哪些话题
外界预计,土、伊外长此行将在政治、经济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事务上与中国进行沟通磋商。
政治上,夯实中土、中伊双边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土、伊两国外长本周访华,也是对王毅去年3月访问土耳其和伊朗的回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两国关系都有“战略”一词:中土是战略合作关系,中伊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所以,战略沟通、协调也被认为是两国外长访华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中伊“相互坚定支持”,中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伊朗外长更是莱希政府上任后向中国派出的首位内阁高官。华黎明指出,莱希执政后,外界对这位强硬保守派总统的对外政策有不少猜测,认为可能会更激进。但事实证明,莱希并未逆转鲁哈尼政府的政策,相反继续改善同海湾国家关系,延续伊朗“亚洲优先”的外交政策,中国是这一政策的主要合作对象。
经济上,讨论中伊全面合作计划,加强中土发展战略对接。
周一,在宣布外长访华消息时,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透露,讨论两国去年签署的全面合作计划将是重要议题。
去年3月,中国与伊朗签署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计划,旨在挖掘两国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潜力,规划长远合作前景和路径。
不过,分析人士称,这份全面合作计划只是一个路线图和框架,不包括量化的具体合同或指标,具体合作细节还有待双方商定。
华黎明表示,自去年3月签署这份战略文件以来,中伊一直在推动落实合作计划。其核心内容是促进石油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但是,由于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以及滥施“长臂管辖”,落实合作计划一直受到影响。
与土耳其合作方面,外界预计,此访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土耳其“中间走廊”的深入对接。对土耳其来说,在遭遇本币贬值、严重通胀的困境下,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尤显重要。
在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议题上,中国也将与土、伊两国交换意见。比如阿富汗问题,华黎明表示,国际上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持何种态度仍未有明确说法,因此,如何处理与阿塔关系、帮助阿富汗走出经济和人道主义困境料将是两国外长访华时会涉及的话题。
今年更上层楼
如果说去年3月王毅中东之行凸显中国外交进入“中东时段”,那么,中东国家现在的外交时针无疑指向“中国时间”,以此打开新一年的外交日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隆重”开局为今年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更上一层楼奠定基础。
华黎明指出,近年来,中东在中国整体外交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双方关系发展也不断提质增速。中国是中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东也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地,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在处理中东事务时,中国外交也取得很大突破,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相对超脱的姿态。现在,更多是基于大国责任与担当,并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主动出手,劝和促谈,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今年,相信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将更上一个台阶。”华黎明说,政治上,中国将进一步劝和促谈;经济上,推动经贸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双方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方面加强合作,将为中东国家疫后复苏注入动力。最直接的结果是,能帮助解决中东地区大批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李伟建表示,此番中东国家高官密集访华,看似罕见,甚至被认为中东国家突然对中国感兴趣,其实并非如此。这是中国与中东国家近年来深耕双方关系的结果,也是中国长年践行“以发展促和平”的理念得到现实验证,并日益为中东国家所接受的结果。一种传统说法是,中东国家“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说法值得商榷。事实上,安全的内涵已经扩大。当下,比起地区冲突等传统安全威胁,中东国家面临的更大挑战是治理不善将威胁政权安全。所以,中东国家最关心的是自身发展和国家治理,而与中国合作能解决国家发展、安全治理、地区稳定三个层面的问题。所以,中东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未来会越来越密切,这将是大势所趋。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