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实施7年。通过三地协同努力,作为率先突破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在生态领域,三地应更加注重解决深层次问题,加强一体化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联合组建区域性、流域性生态修复主体,提高生态修复质量和效能。
“近年来,三地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百姓明显地感受到环境在变好、生态在变美,天变得蓝了、地变得绿了、水变得清了。”谷树忠说,从数据上来看,2020年,三地pm2.5浓度均低于50微克每立方米的水平,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到或超过50%,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另外,永定河首次实现了全线通水,让三地百姓看到了河不断、水常清的希望,坚定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决心和信心。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目前,在探索合作机制上,三地生态联建联防联治已取得一些新突破。”谷树忠举例说,近年来,京津冀三地与山西、国家开发银行等共同成立永定河流域投资公司,通过资金整合、专业生态服务等方式,造就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并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再通过转化来的金山银山,造就更多的绿水青山,实现良性循环和“两山”兼顾,“这个模式的优势已初步显现,实施主体明确,责任主体明确,服务也更加专业。”
“在生态领域,协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谷树忠认为,三地应更加注重发现解决深层次问题。三地情况不同,生态治理水平也不同。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理应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走在前列,为津冀两地提供必要的管理、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生态绿色发展的共同体;天津、河北应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培育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修复等产业。
谷树忠建议,加强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加大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力量,组建类似于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的区域性、流域性生态修复主体,提高生态修复质量与效能;加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力度,拓展价值实现的路径,包括产品销售路径、生态服务路径、生态补偿路径等;建立健全价值实现机制,包括价值评估机制、价值交换机制、价值预警机制等,确保生态产品不断增值、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