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xiaoshu@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第一,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5月13日印度政府发布通知称,为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充足,印度政府将执行小麦出口禁令。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公布数据显示,俄乌冲突已导致23个国家转向粮食保护主义,受限制农产品在全球食品贸易中所占比例达17%。
第二,2021年全球小麦产量占比前五的经济体分别为欧盟27国、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考虑到产量高的国家需求量一般也高,出口量占比意义更大。据usda报告,2022年全球小麦出口量预计为2.05亿吨,其中俄罗斯、欧盟27国、澳大利亚、美国、乌克兰出口占比预计分别为19.0%、17.6%、11.7%、10.3%、4.9%,印度预计占比4.1%。
第三,年初至今全球食品价格上涨明显。截至今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录得158.5,较去年底上行24.8个点,环比去年底涨幅18.6%。cbot小麦价格环比去年底上涨53.2%,这一幅度是2008年以来最高。cbot大豆和玉米年度环比涨幅分别为22.9%和31.9%。
第四,一个值得注意的逻辑是,全球通胀会导致部分国家食品cpi上行过快,被动进行粮食出口管制;而出口管制会进一步助推全球通胀。以印度为例,食品通胀是推动此次粮食出口管制的重要原因。由于食用油和燃料价格上涨,印度4月份零售通胀率飙升至8.38%。
第五,这会深度影响全球资产定价环境。在2021年7月《通胀的长周期特征及其宏观基础》中,我们曾指出:较过去10年来说,未来10年通胀弹性将大概率有所扩大,中枢将有所抬升。这一点将对大类资产产生深远影响。低传统通胀是过去10年资产定价特征的基础前提之一,它导致全球货币政策缺少约束,利率单边低位,资产久期不断被拉长。未来可能会不同,至少有一些因素需要重新评估。
第六,对国内价格体系而言,粮价上涨对于下游的传导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针对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而言,我国自给率高,进口依存度处于个位数百分比的低位,叠加储备粮库存充裕,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主粮影响实则相对间接,主要体现为原油、化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抬升农作物综合种植成本。其二是针对大豆、油脂类农产品而言,我国进口依存度相对较高,国内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体现为大豆及油脂类价格上行对我国影响更为直接。其三是以玉米、豆粕为代表的饲用消费成本上行,或间接影响猪肉价格并向其他价格形成传递。其四是伴随玉米深加工技术不断精进,工业消费比例整体亦呈逐步上行趋势,相应燃料乙醇等化工品价格或受成本抬升影响。
第七,3-4月cpi粮食分项环比分别为0.5%、0.7%,处于2012年以来环比波动的最高位。不过粮食价格本身对国内cpi直接影响有限,应主要关注其对猪肉等部分的间接影响。首先是粮食分项占cpi最新权重不足2%,即便假定cpi粮价同比升至3.1%-5.2%(对应13-14年水平),则对于cpi整体拉动仍不足0.1%。其次是cpi粮食分项的对应高频指标为全国原粮收购价指数,其同比趋势与cpi粮食项高度一致。去年上半年该指标同比为20%-28%历史高位,而对应同期cpi粮食分项最高涨幅仅为1.6%;今年领涨品种小麦价格同比涨幅23%-24%(超过13年最高水平),对应今年cpi粮食分项最新涨幅仅2.7%。因此一定范围内粮价上行不足以改变我们对于cpi的既定预测。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粮食产品价格上行对猪肉价格的影响。能繁母猪数量在2021年6月触顶,经验上来说,产能下降超过10个月之后,价格逻辑上应该会出现反应。从猪粮比看目前也处于触底反弹过程中。玉米豆粕等价格变化可能会对猪周期形成助推,从而放大价格的传递效应。
第八,关注全球粮食供给格局背景下的国内政策。“十四五”规划“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部分,第一块内容就是“实施粮食安全战略 ”,并提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在具体规划环节,值得注意的提法包括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推动农业生产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等。
正文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5月13日印度政府发布通知称,为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充足,印度政府将执行小麦出口禁令。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公布数据显示,俄乌冲突已导致23个国家转向粮食保护主义,受限制农产品在全球食品贸易中所占比例达17%。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5月13日晚,为控制该国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充足,印度政府宣布立即禁止小麦出口。通知还称为保障粮食安全需求,向印度政府提出要求并且获得授权许可的国家,将能够继续获得印度出口的小麦。
无独有偶,受俄乌冲突影响全球农产品供给矛盾逐步升温,多国粮食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巴基斯坦于9日宣布全面禁止食糖出口,以稳定价格并控制商品囤积现象。5月7日,乌克兰农业政策和粮食部副部长维索茨表示,在战时状态持续期间乌克兰将对荞麦、大米和燕麦实行出口限制,以免这些产品在国内出现短缺。
2021年全球小麦产量占比前五的经济体分别为欧盟27国、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考虑到产量高的国家需求量一般也高,出口量占比意义更大。据usda报告,2022年全球小麦出口量预计为2.05亿吨,其中俄罗斯、欧盟27国、澳大利亚、美国、乌克兰出口占比预计分别为19.0%、17.6%、11.7%、10.3%、4.9%,印度预计占比4.1%。
2022年全球小麦预计出口量2.05亿吨,其中俄罗斯、欧盟27国、澳大利亚、美国与乌克兰出口量占比预计分别为19.0%、17.6%、11.7%、10.3%、4.9%。印度预计出口量850万吨,预计占比4.1%。
2021年全球小麦出口量2.00亿吨,俄罗斯、欧盟27国、澳大利亚、美国与乌克兰占比分别为16.5%、15.5%、13.8%、11.0%、9.5%。印度出口815万吨,占比4.1%。
2022年全球小麦预计产量为7.75亿吨,其中其中欧盟27国、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产量占比预计分别为17.6%、17.4%、14.0%、10.3%、6.1%。
2021年全球小麦产量为7.79亿吨,其中其中欧盟27国、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产量占比分别为17.8%、17.6%、14.1%、9.6%、5.7%。
年初至今全球食品价格上涨明显。截至今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录得158.5,较去年底上行24.8个点,环比去年底涨幅18.6%。cbot小麦价格环比去年底上涨53.2%,这一幅度是2008年以来最高。cbot大豆和玉米年度环比涨幅分别为22.9%和31.9%。
俄乌冲突升级叠加极端气候影响,今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录得历史新高的159.3,4月指数小幅回落至158.5,但年内涨幅(较去年底133.7)仍录得24.8个点,环比去年底涨幅达18.6%。结构上玉米、小麦、大麦、葵花籽等品种受冲击严重,体现为谷物、油脂类价格指数领涨,环比涨幅分别达20.6%、33.1%。此外截止今年5月13日,cbot小麦期货价录得1180美元/蒲式耳,环比去年底上涨53.2%;cbot大豆及玉米期货价分别录得1646、782美元/蒲式耳,环比去年底分别上涨22.9%、31.9%。
一个值得注意的逻辑是,全球通胀会导致部分国家食品cpi上行过快,被动进行粮食出口管制;而出口管制会进一步助推全球通胀。以印度为例,食品通胀是推动此次粮食出口管制的重要原因。由于食用油和燃料价格上涨,印度4月份零售通胀率飙升至8.38%。
印度5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食用油和燃料价格上涨,印度4月份的零售通胀率飙升至8.38%。3月份这一数据为6.95%。除极端气候导致农产品价格上行以外,俄乌冲突影响下黑海地区小麦出口显著下降,印度替代性出口需求增加亦是通胀上行主因。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印度出口限制措施或加剧农产品供应链短期中断风险,例如疫情期间,受制于各国相继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港口船只停滞、航班延误和社会隔离等措施均对农产品贸易形成不利影响。此外出于本国粮食安全考量,一国农产品贸易限制通常会对邻国产生连锁反应,从而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并推升通胀。
这会深度影响全球资产定价环境。在2021年7月《通胀的长周期特征及其宏观基础》中,我们曾指出:较过去10年来说,未来10年通胀弹性将大概率有所扩大,中枢将有所抬升。这一点将对大类资产产生深远影响。低传统通胀是过去10年资产定价特征的基础前提之一,它导致全球货币政策缺少约束,利率单边低位,资产久期不断被拉长。未来可能会不同,至少有一些因素需要重新评估。
在《通胀的长周期特征及其宏观基础》中,我们曾指出:1990 年起的10 年全球整体处于通缩周期,crb 指数、crb 工业原料指数区间涨幅(1990 年初至1999 年底)分别为-16.2%和-13.3%。2000 年起的10 年全球整体处于再通胀周期,crb 指数、crb 工业原料指数区间涨幅(2000 年初至2009 年底)分别为84.7%和87.3%。2010 年起的10 年全球整体处于通缩周期,crb 指数、crb 工业原料指数区间涨幅(2010 年初至2019 年底)分别为-6.9%和-10.4%。2020年以来,全球通胀弹性和中枢抬升的特征较为明显,考虑到产能过剩已实质性缓解、全球碳中和推进、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等因素,新十年较大概率伴随通胀弹性上行周期。
对国内价格体系而言,粮价上涨对于下游的传导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针对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而言,我国自给率高,进口依存度处于个位数百分比的低位,叠加储备粮库存充裕,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主粮影响实则相对间接,主要体现为原油、化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抬升农作物综合种植成本。其二是针对大豆、油脂类农产品而言,我国进口依存度相对较高,国内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体现为大豆及油脂类价格上行对我国影响更为直接。其三是以玉米、豆粕为代表的饲用消费成本上行,或间接影响猪肉价格并向其他价格形成传递。其四是伴随玉米深加工技术不断精进,工业消费比例整体亦呈逐步上行趋势,相应燃料乙醇等化工品价格或受成本抬升影响。
我们以usda口径下的进口量/国内消费表征进口依存度,2022年我国水稻(大米)、小麦、玉米进口依存度分别为4%、7%、6%。此外按照国际标准,一国粮食储备量应占当年粮食消费总量的18%,而我国主粮储备体量大致相当于国际双倍标准。同时鉴于我国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兼具种植面积广、产量基数大等特征,自给率高以及储备粮库存充裕能够保证我国粮食消费基本需求。因此本轮粮食价格上涨受海外直接影响可控,近期粮价上行或主要反映春耕时节国内疫情冲击、原油、化肥等原材料价格上行对于农作物种植的间接影响。
除谷物以外,本轮俄乌冲突及近期粮食保护主义或对植物油市场形成冲击。我国菜籽、葵花籽进口依存度达15%、8%,均高于三大口粮,其中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86%。因此受近期地缘政治、极端气候以及疫情背景下劳动力等农业基本生产要素短缺、供应链阻梗等因素影响,国内油脂油料及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联动紧密。
3-4月cpi粮食分项环比分别为0.5%、0.7%,处于2012年以来环比波动的最高位。不过粮食价格本身对国内cpi直接影响有限,应主要关注其对猪肉等部分的间接影响。首先是粮食分项占cpi最新权重不足2%,即便假定cpi粮价同比升至3.1%-5.2%(对应13-14年水平),则对于cpi整体拉动仍不足0.1%。其次是cpi粮食分项的对应高频指标为全国原粮收购价指数,其同比趋势与cpi粮食项高度一致。去年上半年该指标同比为20%-28%历史高位,而对应同期cpi粮食分项最高涨幅仅为1.6%;今年领涨品种小麦价格同比涨幅23%-24%(超过13年最高水平),对应今年cpi粮食分项最新涨幅仅2.7%。因此一定范围内粮价上行不足以改变我们对于cpi的既定预测。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粮食产品价格上行对猪肉价格的影响。能繁母猪数量在2021年6月触顶,经验上来说,产能下降超过10个月之后,价格逻辑上应该会出现反应。从猪粮比看目前也处于触底反弹过程中。玉米豆粕等价格变化可能会对猪周期形成助推,从而放大价格的传递效应。
3-4月cpi粮食分项环比为0.5%、0.7%,两组读数均为近十年来当月历史新高。12-21年3月环比读数仅为-0.1%-0.3%,12-21年4月环比读数为0%-0.4%。
cpi粮食分项上行直接拉动有限。cpi分项权重按照上一年度城乡居民消费比重确定,2018年至今粮食分项占cpi权重均不高于2%,2022年最新权重为1.85%。更为准确的说,旨在计算cpi分项拉动率而推算得到的分项“权重”与最新权重存在差异(详见报告《水果等农贸价格上涨如何影响cpi》),去年二三季度粮价回落将导致分项“权重”低于1.85%,亦即意味着即便考虑今年二三季度cpi粮价升至13-14年期间水平(3.1%-5.2%),则对于cpi整体拉动亦低于1.85%*(5.2%-2.7%)即0.06%的水平。
cpi粮食分项上行斜率是否可控?我们可通过高频数据为参照系。cpi粮食分项的高频跟踪指标为全国原粮收购价指数,该指标为农业部发布的周频数据,涵盖小麦、玉米、稻谷、籼稻、粳稻等主要粮食品种,且全国原粮收购价同比与cpi粮食项趋势性一致。去年受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大涨影响,全国原粮收购价指数同比升至20%-28%的历史高位,同期cpi粮食分项同比涨幅仅0.7%-1.6%。另一方面,今年受小麦价格上行影响,全国小麦收购价同比录得24%的历史新高,高于13年最高水平的20%;受此影响4月cpi粮食分项同比虽升至2.7%,但仍远低于13年最高水平的5.2%。因此若仅考虑粮价一定范围内的上行影响,对于cpi单一拉动应相对可控。未来值得注意的是玉米、豆粕等饲料成本上行或引起猪周期共振,从而加剧通胀上行压力。
关注全球粮食供给格局背景下的国内政策。“十四五”规划“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部分,第一块内容就是“实施粮食安全战略 ”,并提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在具体规划环节,值得注意的提法包括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推动农业生产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等。
在“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部分,“十四五”规划指出:实施分品种保障策略,完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和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提高良种自主可控能力。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稳定并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合理布局区域性农产品应急保供基地。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提高粮食储备调控能力。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同责。有效降低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环节损耗,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积极开展重要农产品国际合作,健全农产品进口管理机制,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培育国际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
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部分,“十四五”规划指出: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精细化管理,建设节水灌溉骨干工程,同步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确保种源安全。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强化农业气象服务。
在“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部分,“十四五”规划指出:顺应空间结构变化趋势,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分类提高城市化地区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加强空间发展统筹协调,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地实施。
核心假设风险:经济下行超预期;外部环境影响超预期
[1]http://news.cri.cn/toutiaopic/59ae70ac-1e9e-84e4-6d59-d1f0aca3113c.html
[2]http://m.bjnews.com.cn/detail/165250079614122.html
[3]http://m.ce.cn/ttt/202205/10/t20220510_37566664.shtml
[4]https://www.feedtrade.com.cn/news/international/2022-05-09/2038792.html
[5]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090539
[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0972295913875047&wfr=spider&for=pc
郭磊篇
吴棋滢篇
贺骁束篇
钟林楠篇
王丹篇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