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环球时报英文版》6月22日刊发的第86篇“变局”专栏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不要把此次g7峰会误解为新冷战的又一个表征,而是将其视为新时期大国互动的又一次角力。下文为专栏的中英文版。
本文英文版在 global times 的版面截图
新冠疫情以来的首次g7峰会召开,一场骂战便在欧亚大陆两头、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政治舆论圈中弥漫,仿佛剑拔弩张,誓把对方当敌手。人们的情绪容易被这些舆论带坏了节奏。其实,绕开那些情绪性的政治话语,看看实际的g7文本,或许会发现另一面的事实。
g7公报长达25页,当然有不少中国决不可接受的要点。所谓新疆强迫劳动、不公平贸易、人权、台海等议题的涉华指责,绝对是长期以来g7部分政客们的狭隘、焦虑、偏见所致。g7既然敢白纸黑纸说出口,中国必须对等回击。这与中国决策层想要塑造可爱、可亲、可敬的国家形象并不矛盾。
不过,客观地讲,g7公报中有许多要点,中国并不反对,而且还是共通的。比如,g7国家致力于尽早结束疫情,支持脆弱国家应对疫情,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推动绿色和数字转型,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社会公平正义,等等。这些要点相信会在今年g20国家领导人公报中有所体现。
其实,这些国际任务与目标,中国一直在做,有的中国做得更好、更早。比如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早在2013年就推动“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推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此次g7国家推动所谓“b3w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换句话说,是中国启发、倒逼着西方的变化与进步。
还有一些公报内容,虽有理解的分歧,但中国愿意与g7沟通。比如,g7希望病毒溯源。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与多次在中国调查病毒溯源,却没有在美国调查。美国应该自信与真诚地配合,开放相关的实验室让全球医学家、科学家们进来调查。又比如,改变现有世界税收体系,这一点中国也愿意与西方国家沟通。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g7公报的火药味明显被追求发行量、点击量的媒体与大v们带偏了。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表示,g7会议不能被视为敌对中国的“聚会”。德国总理默克尔、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在谈中国时,也更多地谈到合作。即便是最视中国为威胁的美国,拜登总统也没有把中国视为“敌人”。
在我看来,与其把此次g7峰会误解为新冷战的又一个表征,不如将其视为新时期大国互动的又一次角力。
中国与g7国家当下角力的激烈程度,处在大国竞争中的正常范畴内。且不说一战时的英德角斗,冷战时的美苏争霸,就是看看近几十年来美国对日本贸易崛起的压制、美国对法国大企业的制裁、美国对德国领导人的监听,或许,我们就会对中国与g7国家关系的可控性持有更多的信心与定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与g7国家实际贸易经济往来,与政治舆论之间的对峙截然相反。2021年前5个月,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增长28.7%,与美国贸易总值增长41.3%。
2020年,中德贸易同比增长3%,中国连续五年成为德国第一贸易伙伴。2021年第一季度,德国出口增长了2.4%。3月德国对华出口增长了38%,5月更是同比大增47%。德国经济复苏,中国功不可没。
英国对外贸易更是彰显中国的重要性。英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是美国、德国、中国。2021年第一季度,英国货物进出口额仅增长了0.9%,对美国进出口额下降了15.43%,对德国下降了11.85%,但对中国却大涨49.1%。类似现象同样发生在意大利、法国。
或许这就是当下大国政治与经济两张皮的最新状态吧!政治舆论只是飘在水面上的浮萍,阻止不了经济的流动。
我在此前的专栏中曾说,西方一些政客就是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老是把中国想象成大风车,装成一副决斗的样子,希望显示自己的勇敢,暴露的却是自己的无知。如果他们真是为本国民众好,就得面对现实,理性地思考到底该如何与崛起不可遏制的中国正常地打交道。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来源: www.rdcy.org/index/index/news_cont/id/68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