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老年人问题,包括医药卫生体制的未来改革,都必须要推动医养康养结合。”在6月27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中铁康养和椿龄康养公益支持的“七普数据下的人民康养”座谈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冯文猛表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康养结合是关键。
首先,养老需要医疗。“我们每年会在全国做1万户的入户调查,大概4万个居民,从老百姓角度看现在养老最缺什么。”冯文猛介绍,经过他及他的团队三年来的调研,无论城乡,养老服务发展到现在最缺的是两个东西:第一个是上门医疗,第二是疾病监测紧急救助。
“中国目前城市中楼房有电梯的比例不超过30%,行动不便的老人要下楼就医是非常困难的事,所以上门医疗是非常大的刚需。现在独居老人群体的数量也在增加,独居情况下如果健康出现问题或者出现意外情况,没人知道,救援的难度就增加了,救援不及时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严重后果。”
同时,医疗需要养老。“根据这4万人我做了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状况分析,40岁之前人们的健康状况基本没问题,但是从40岁开始,100个人中大概有7、8个人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到60岁就有四成人面临各种健康问题。”
冯文猛指出,中国当前的健康风险人群主要是中老年群体,主要疾病负担是慢性病,这就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要聚焦中老年群体和慢性病,整个改革中医疗需要越来越关注养老,关注老年人。
“从我们持续多年的追踪调查看,中国的医养结合近些年取得了很大进展,也出现了各类不同模式。基于老年人的居住特点和养老需求,未来解决大部分人的医养康养,需要在机构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认真探索基于居家和社区的各类有效模式。”
冯文猛还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功实现,从根本上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各类主体的活力。“从整个社会长期发展来看,老年人群体数量越来越大,但购买力也在增长,这决定了养老、康养产业能够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前景非常好的动力产业。”冯文猛指出,无论近些年持续推进的“放管服”改革,还是相关部门职能的调整,总的方向是推动市场的发展,能交给市场来做的事情尽量交由市场来解决。政府要关注的,是做好基本的制度建设和对重点人群进行兜底。医养康养中大部分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市场为主。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