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王辉耀:和平基因是百年中国发展的坚实底色
2021年7月4日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既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还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和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的切实要求。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从上古时期伏羲演创的《易经》就蕴含着“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对立统一”等具有很高价值的哲学思想。孔子2000多年前便提出“礼之用,和为贵”,《中庸》第一章即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部,不仅未侵犯别国还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到15世纪末,哥伦布远航成为大航海时代的开端,也开启了欧洲国家的殖民历史。
近代以来,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的摧残,人类文明遭到极大破坏,世界人民倍加珍惜和平、更加渴望发展。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起便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奉为自己的坚定信仰,即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开国元首毛泽东就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国内建设,并提出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属于第三世界。1974年,联合国总部决定召开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作为代表团团长的邓小平首登联合国讲台,庄严宣布作为第三世界的国家,中国永远不称霸。
建党百年,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一个繁荣开放、普惠安定、自信强大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东方之巅。在崇尚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的东方农耕文明孕育下,经历过百年的奴役与斗争,强大起来的中国依然是强而不霸且永不称霸的。中国历史上有“王道”与“霸道”之辩,其核心区别是实行“仁政”还是建立“强权政治”。历史上,“霸道”往往失道而寡助,“王道”才能得民心者得天下。西方世界500年来大国崛起的历史逻辑是“国强必霸”,崛起之国在追逐霸权过程中往往不仅损耗国运也给民众带来深重灾难。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也从建党之初便奠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自然寻求惠及最广大人民的发展路径,西方世界国强而霸的历史逻辑显然不符合人民的发展利益,而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更不会以背离人民、损耗国运为代价寻求霸权。
但同时,以史为鉴,中国更加知道捍卫和平发展、守护人民幸福生活不是靠喊口号而是要靠绝对实力。正所谓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中国在国防、军事、科技等方面实力的增强是捍卫自身主权与发展利益的需要。正如习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所说,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
作为拥核国家,中国是唯一一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贡献者。中国并未因强大而傲慢,只是强大起来的中国需要更多平等与尊重,需要各国在实事求是认知中国基础上更加公平、公正、客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正描述了中国对于多元文明下各国和谐相处的真切期待。
中国在寻求一条和平崛起之路,这种和平不仅是非战争状态,更重要的是非敌对、非暴力,在各领域相互友好。然而,在西方一些人士根深蒂固二元对立及冷战思维之下,中国和平崛起之路充斥着浅滩、沟壑与陷阱。快速崛起的中国需要学习与世界打交道的规则,需要秉持谦逊思考如何更好地释放善意并获得更广大民众的信任,而世界也当放下一些戒备真正走进中国,走近中国人民,了解真实的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
本文刊发于《北京青年报》2021年7月4日,转发时有修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