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打洞、腿神经切断,美得“要命”!该“整”的是人吗?-尊龙体育官网

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头顶打洞、腿神经切断,美得“要命”!该“整”的是人吗?

2021-07-19 13:55

 

最近,医美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5月2日,网红小冉在杭州华颜医疗美容医院接受了腰腹吸脂修复、上臂吸脂及自体脂肪二次填充乳房手术,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


经过绿城医院、浙二医院两个月的救治,网红小冉于7月13日不幸离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涉事的华颜医美曾屡遭监管部门处罚。


涉事的华颜医美曾屡遭监管部门处罚。图|澎湃影像

 

旺盛的变美需求带动了市场,也催生了行业乱象。统计显示,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并且,在合法的医美机构中,存在15%超范围经营现象。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传统手术类项目风险被淡化,注射类、光电类轻医美项目变成日常保养方式。这种操作简单、恢复快、一步到位地实现颜值飞跃的方式,不断吸引年轻男女为其舍身砸钱。

 

然而,一刀一针下去,真的能提升你的颜值吗?


在这个过程中,你承担着什么样的风险?


文 | 王乙雯 瞭望智库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何谓医美



 

整形外科的早期发展过程与鼻再造术密不可分。据记载,早在公元前1000年至前800年,印度就出现了“鼻成形术”。当时,割鼻是对犯罪者的一种常用刑罚,这种刑罚使许多犯人失去鼻子,需要通过手术加以修复。

 

18世纪,植皮术的研究和应用有了突破,促进整形外科技术向专科化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无数颌面器官缺失、肢体残疾的患者,医生在救治这些患者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整形外科专业顺应形成。战火连绵中,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整形专用器械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世纪中末期,新的理论和技术如内镜术、基因治疗、移植免疫、组织工程等已不同程度地进入整形外科领域,使其发展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并派生出颅面外科、美容外科等分支。

 

其中,美容整形外科指用外科技术对正常人体生理范围的正常缺陷加以修复和塑造,以增进人体的形式美感、解除人们的压抑和病态心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医美”(医疗美容,下文简称“医美”)。


手术类医美通过整形外科手术永久性塑造或重建身体部位、改变外观。图|ic photo

 

早在19世纪末,国人就已经知道整容术的存在。

 

1897年5月5日,上海《申报》以《毁体修容》为题,转载广州《中西报》的消息称:

 

法国巴黎府某外科以为老妇修容起家家资巨万其法在老妇耳际割开将皮肤切去一条然后将面皮绷紧密线缝之则面上绉纹悉平宛如妙龄女子老妇至此只有忍痛而已嘻异哉……

 

首次将西方整容术带入中国的是美国女医生吉凌汉。她先后在上海、江苏、天津、北京和汉口等地开展各种面部美容术,还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告知公众。当然,这些美容术要价不菲,最早实践者多为达官显贵的家眷。资料显示:

 

 “闻有度支部员某携其妾来,欲去其面上之数粒麻点,吉索四百五十金。部员曰:“吾买之尚不须此。”此后,乃减至二百五十金。

 

可见收费之高,非一般人所能负担。

 

伴随西方医学的整体引入,早期中国的整形实践主要受到美国和日本的影响。20 世纪 20至3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pumc)、上海圣约翰大学 (st john’s university)的部分普外科教授,包括张先林、董秉奇、倪葆春以及美国的韦伯斯特教授等都做过面部美容手术。民间还有少数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私人医师开业行医,在上海、北京施行唇裂修复以及眼睑、鼻美容等手术,但没有普及。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美容外科才逐渐普及,医院纷纷开设美容门诊,私人整容诊所越来越多。到80年代中后期,美容院遍地开花。90年代颇为流行的“三文”(即文眉、文眼线和文唇),正是在美容院中流行起来的。但是,美容院提供的是生活美容,并非医疗美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整形美容行业都处于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不区分的混乱状态(明确其范围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迟至2001年才出台)。

 

20世纪90年代后,民营医疗不断进入医美市场,非手术类项目增多。再之后,上游原材料生产商发展态势良好,多家相关公司上市或挂牌。同时资本入局,朗姿股份、苏宁环球、复星等均通过并购对医美行业展开布局。同期,中韩合作进一步加深,以朗姿、恒大为代表,不断引进韩国技术和医生并推广。

 

2014年至今,资本助力产业繁荣发展,“互联网 ”浪潮催生的互联网医美平台逐渐成为医疗美容产业链的枢纽环节。新氧、更美、悦美网等互联网医美平台深受资本市场青睐,已获多轮融资。

 

在“颜值经济”的影响下,医疗美容市场爆发式发展,年轻求美者越来越多,“芭比脸”“欧双眼”“小翘鼻”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非手术类项目也不断精细化,“光子嫩肤”“热玛吉”“瘦脸瘦腿针”等美白亮肤、抗皱抗初老类皮肤医美成为年轻女性的社交话题;男性也开始接受医疗美容,他们往往关注脱发、啤酒肚等形象改善类型。

 

爱美是人类天性,饰品美化、衣服妆容修饰、医美精雕,都是把自己修饰成自我定位的“美”的一种能动性选择。但都是变美,为何选择医美?


2

审美“生病”?



 

某种程度上,外表是自尊的组成部分。通过安全可行的医美手段,可以减少部分人对身体的不满,促进积极的身体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和青春期的身体不满意会对身体形象的发展带来风险,消极的判断会导致不良的身体形象和身体不满意感。比如被父母忽视,或者在学校遭受欺凌,都可能对人的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使其选择提升自己的外貌。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袒露:“别人的言语真的会把你杀死,尤其小时候听到别人说你丑这种话,是一辈子的阴影。哪怕日后别人夸你,都会觉得别放心上,他就是出于礼貌。”

 

社交网络的发展使得医美经历前台化,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经验共享。在自我表达和与他人的互动中,求美者寻求自我认同的目的得以实现。社交平台上动辄数十万篇的经验分享、各类拍摄软件的神奇滤镜,其背后都不乏医美机构的主动推广。在这样的群体氛围内,感兴趣的人会找到更多认同感,质疑的声音也会被“回怼”和忽略。

 

有人直接指出整形带来的改变:“医美整形后没那么自卑了,和别人交流沟通时会敢有眼神交流,性格慢慢开朗了一些。随着这些一点一滴的改变,发现自己的人缘好了,开始有人夸我漂亮了……变好看之后,发现做很多事情没有以前那么费劲了,这件事情仿佛推着我往更好的方向走.....”拥有成功医美经历的人,在分享体验时都会提到相似观点。

 

不过,神话“颜值即一切”的错误观念,以及部分求美者从自卑到自恋的转变,不仅加重了大众的颜值焦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甚至偏见。“网红脸”的诞生就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大众的单一审美。

 

值得警惕的是,有一类人的审美确实“生病”了。有部分人过度关注外貌、总觉得自己太丑,甚至认为自己的五官出现扭曲或变形,但在实际检查中并未发现异样。这也有可能与一种强迫系心理疾病,即躯体变形障碍(bdd)有关,具体指一个人持续性、侵入性地陷入对自己的外表的小缺陷或自己臆想出的瑕疵不满意的思维中。

 

研究者指出,有许多患者寄希望于皮肤科、牙科等整容手术来调整自己所知觉到的外表或躯体缺陷。但这些方法的治疗有效性低,往往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加重症状,进一步降低自我满意度。部分患者甚至反复进行整容手术,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可以说,整容上瘾的人不会轻易停止,因为它带来的焦虑缓解,往往是阶段性的。

 

“美”是主观性的,对于医美,我们不论“美否”,但求理性。

 

3

致伤致残致死……



 

近几年,和“医美”同步高频出现的,还有“修复”“维权纠纷”“假货”等话题。


医美可以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前者通过整形外科手术永久性塑造或重建身体部位、改变外观,后者则以注射、激光、化学剥落等非手术手段,达到塑形或年轻化的效果,比如玻尿酸注射、美白针、激光美容等。

  

手术类医美中,因整形手术失败而抑郁、毁容甚至死亡的报道层出不穷。


比如吸脂手术,看似微创,实则风险很高。感染是脂肪抽吸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吸脂手术术后出现感染时,巨大的创面为细菌提供温床,细菌入血导致脓毒性休克,有致死风险。


吸脂手术看似微创,实则风险很高。图|图虫创意

 

今年5月2日,杭州33岁的网红小冉在杭州华颜医疗美容医院接受吸脂等医美手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最终于7月13日抢救无效死亡。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华颜医疗美容医院医疗事故初步调查情况的通报》称,经市医学会组织专家评估,这是一起医疗事故,华颜医疗美容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过错,与患者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承担全部责任,并已作出赔偿。

 

三个月前,女演员高溜发微博称,她2020年10月29日在广州熙施时光医疗美容门诊进行鼻子耳软骨、肋软骨和膨体手术。术后,她的鼻子植入异体肋软骨后发炎刺痛,排异反应导致鼻子反复感染,最终导致鼻头坏死。鼻子手术问题不仅使她失去了工作、损失片酬40万元,还面临高额的违约赔偿。

 

还有媒体报道,一位年轻母亲在接受“小腿肌肉阻断术”(即通过切除小腿肌肉神经达到瘦腿目的的手术)后,再也无法久站、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要知道,神经一经离断,再次接上便是世界难题。

 

非手术类医美多被称为“轻医美”。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同样的轻医美服务和产品价格差额巨大,假冒伪劣货品泛滥。

 

2018年以来,“热玛吉”热度持续走高。这项宣称“激光去皱紧肤、促进胶原蛋白重生”的医美项目风靡网络,“除了贵,没毛病”的鲜明标签成为中产的轻奢选择(做一次基本要2万-4万),也是打开社交圈层的利器。然而,经医美团购、领券后,能花几千块就能体验到原价上万的“热玛吉”。

 

自称能够做“热玛吉”的机构遍地开花,其中有全国连锁的医疗美容机构,也有开在写字楼里的医美工作室。然而,以杭州为例,在杭州采购热玛吉原厂设备及配件的机构只有23家,其余均不在认证授权名单之列,就更别说那些私人医美工作室了。

 

同时,有关“热玛吉”的争议调解案件井喷,主要集中在消费者被深度烫伤和永久性皮下损伤。永久性皮下损伤是不可见的烫伤,可能带来肌肉、神经、筋膜的不可逆损伤。

 

【注:热玛吉是美国索塔公司研发的一款射频抗衰老设备,主要用于皮肤的紧致、除皱。热玛吉分四代和五代,其中五代热玛吉是一款采用高能量密度的射频美容设备,并没有医疗器械许可证,但是仍然需要在麻醉条件下用很高的能量密度操作。】

 

在注射类针剂中,“水光针”是市场认知度很高的爆款,其主要成分是玻尿酸,作用是补水保湿。目前,一剂水光针的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巨大的市场需求释放空前商机,利益驱动下,市面上的水光针也不乏水货、假货。数据显示,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即每3支针剂当中,就有2支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

 

社交平台上各种一步到位、实现颜值飞跃的轻医美,其实并不“轻”!

  

比如用来祛皱的玻尿酸,一般注射在眼周或额头的皮下,但稍不注意就可能进入眼周静脉血管,再流进眼部动脉引起眼动脉栓塞,导致眼皮抬不起来、眼球活动受损,甚至失明。如果影响到脑部动脉血管,还会引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等疾病,威胁生命。

 

《2020 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我国每年有超10万医美消费者因误信非正规医美致残致伤,每10个需医美修复的消费者就有三个是眼部修复者。

 

所以,医美只是一个变美的医疗行为,并不是做了就一定有美的结果。


4

乱象丛生



 

台上热火朝天,底下暗礁险滩,医美行业的乱象一直为人诟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舆情报告》梳理了医美行业的七大痛点,“整容低龄化”赫然在列。其中,江苏一位母亲带15岁的女儿去整容一事引发关注,舆论认为,社会评价标准以及学生自身“通过外貌改善以获得事业发展”的畸形成才观等外在因素影响下,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或被扭曲。


消费者在求美时,要注意分辨风险、防范陷阱。图|视觉中国

 

其它几个痛点也十分典型,比如医美事故多发、维权难、“整容贷”套路深、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信息被泄露、“黑医美”乱象丛生等。有统计显示,国内正规医美机构市场规模约为878亿元,黑市规模则高达1367亿元左右。

 

此外,畸形审美更为医美乱象增添几分魔幻色彩。有的人为了显脸窄,在耳朵上打玻尿酸,变成“精灵耳”;有人的为了让腿瘦,不惜切断腿部神经,让肌肉萎缩;有的人为了颅顶增高,在头顶打洞,注入骨水泥……

 

审美“怪圈”背后,行业“畸形”亟待矫正。

 

*存量竞争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医美行业增速很快,从全国范围看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不过,在北上成杭深等医美核心城市,医美行业的渗透率不亚于发达国家水平,市场趋于饱和,甚至已进入“你死我活”的存量竞争阶段。比如,因玻尿酸过剩,价格战不断压低利润空间,刺激医美机构开展新方向。往耳后注射玻尿酸,正是这种畸形竞争的产物。

 

*一拥而上

 

网红需要制造爆点、吸引流量,医美机构需要网红项目获利,医美厂商需要增加供货量,媒体需要热搜话题,甚至消费者也需要猎奇项目。可以说,整个产业链一起扮演了推手,而背后最大驱动力正是商业利益。  

 

*利润全在渠道

 

据报道,有从业者透露“外界看来是个整体,其实利润全在上游、在渠道……医美机构新增速度比受众需求开发速度快”。一家不足400人的医院里,有300多名市场部员工,整个市场部可以分走13%的收入。

 

*“黑医美”泛滥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披露,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在合法医美机构中,有15%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属于违规行为。行业黑产依然猖獗,估算全国有超8万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美项目。

 

在医疗行业中,麻醉医师需要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才可进行临床执业。调查报告提及,按照人口基数统计,中国麻醉医师仍有近30万人的缺口,按照12%的年手术量增长估算,每年至少要增加8000名麻醉医师。而实际上,我国麻醉医师数量每年仅增长4000名,其中可分配到医疗美容行业的数量更不容乐观。

 

5

亟待被“整”的行业



 

从监管部门、医美机构、消费者三大主体出发,如何防控医美风险?

 

首先,从监管上,相关部门颁布政策文件和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是对医美行业施行监管的常见形式。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决定于2021年6-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从境内外上游药品、器械生产商到中游美容医疗机构(含中医美容医疗机构)、医生,再到下游互联网医美平台,整治对象基本涵盖了医美全产业链。面对监管日趋严格完善的形势,依法依规经营成为医美机构立足之根本。

 

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医美行业发展较为健全,其行业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佛罗里达州人口稠密、经济较为发达,近年来在全美拥有最多的医疗美容案例数量。该州对医美服务设立了严格的监管制度,甚至对生活类美容领域,如面部清洁、美甲以及其他非侵入性美容服务,都单独设置了负责监管的美容业委员会。

 

佛罗里达医学委员会(fbom)规定,外科手术类医美服务必须由具有相应培训和技能的医生进行,只要在医美服务中涉及使用高功率激光设备和强脉冲光设备,或者涉及注射肉毒杆菌毒素以及皮肤填充剂等,该服务就被认定为医疗类服务。这意味着,该类服务只能由执业医师或高级注册执业护士在医生到场或非现场监督下执行。

 

对于脱毛等激光或光电类美容服务,fbom设立了电子仪器设备委员,对美容机构的电子仪器操作员进行职业培训和认定。该职业培训包括至少120小时的理论学习和200小时的实践培训,操作员执照每两年更新一次。

 

其次,医美广告仍然存在夸大整容效果、侵害消费者肖像权等问题。医美机构需依法依规开展宣传工作,谨防广告引发舆论掀起审美观之争议。

 

最后,消费者在求美时,要注意分辨风险、防范陷阱。如果你想做的项目已超过生活美容范畴,就必须进一步了解医美项目的专业知识。

 

医美组织分为四种:整形美容医院、美容医疗诊所、美容医疗门诊所、美容医疗科(室)。依据医美新项目复杂性、技术水平及其手术治疗风险性,《美容医疗新项目分类管理文件目录》将整形外科新项目分成4个级别,并详尽列举了每一级别的实际手术治疗类型,明确规定各种手术治疗应由相对应的何种级別的医美组织进行。

 

也就是说,当你走进一家医美门诊所、看到墙上挂着的企业资质证书,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什么手术治疗都做得了。

 

参考资料:

《2020-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 | 艾瑞咨询.2020.05.20

《整容在中国何以能?》| 方静文.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2期

《我国整形外科的历史和展望》| 郭恩覃.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01.02

《躯体变形障碍在整形外科的研究现状》| 贾俊晗、王亚雯、黄金龙.医学美学美容.2020年第29卷第24期

《为医美行业舆情“痛点”开四味药方》| 人民网.2021.02.24

《央媒调查水光针市场:每3支医美针剂就有2支是假货或水货》| 央视财经.2021.03.14

《美得“要命“的医美:麻醉事故频发,黑机构每年致残致死约十万》

《精灵耳、颅顶增高、小腿肌肉阻断……别被“容貌焦虑”要了命!》| 法制日报.2021.05.25

《坐拥千亿暴利市场,医美机构为何赚不到钱?》| 八点健闻.2021.06.29

《你做过热玛吉吗?小心了,这些都是假的》| 北青网.2021.03.16

《医美千亿市场诱人,整形机构为何哀鸿一片?》| 钛财经.2021.07.01

库叔福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库叔提供15本《负动产时代》赠予热心读者。知名学者以全球视野分析五百年来的贸易冲突史,带领你读懂贸易与冲突交织的历史事件,理解当今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



来源:
0

阅读:149274 | 评论:0 | 标签:自媒体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

“头顶打洞、腿神经切断,美得“要命”!该“整”的是人吗?”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随机推荐

标签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