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gazprom宣布将从8月31日开始暂停北溪供气,为期三天,
与此同时,。根据高盛最近的分析,伊核谈判即使取得突破,也可能会“分阶段实施”,伊朗原油最早要等到2023年初才会重返市场。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委内瑞拉近期则宣布暂停运送石油,对于石油换债务的交易不再感兴趣。
此外,6月以来,百年难见的热浪和干旱导致用电需求飙升,更是给欧洲能源危机“火上浇油”。
随着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并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德国——欧洲经济火车头正在丧失前进动力,欧洲工业版图或迎来一次洗牌。
德国工业遭遇灭顶之灾
长期以来,德国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为工业提供电力和燃料。而在俄罗斯逐渐削减天然气供应之后,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其电价更是几乎每天都创历史新高。
在短短两个月内,欧洲工业中心德国的电价和天然气价格翻了一番多,而未来一年的电价——欧洲基准电价已经飙升至每兆瓦时570欧元(合573美元),比两年前的40欧元高出超过14倍。
这一切正在给德国钢铁、汽车零部件、化学品等制造商致命打击,而它们可能会选择逃离德国以求自保。结果将像德国有机硅生产商biw isolierstoffe gmbh首席执行官ralf stoffels所说:
“我担心德国经济会逐渐去工业化。”
“这里的能源通胀比其他地方更加剧烈。
德国化工巨头evonik industries ag发言人matthias ruch也表示:“能源价格高企给许多能源密集型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它们本身就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
尽管该公司表示并未想过搬迁事宜,但眼下确实有证据表明,德国的工业地位正在下滑。
牛津经济研究院分析的政府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德国化学品进口量同比增长约27%。与此同时,化工制品的产量出现下滑,今年6月份的产量比去年12月份下滑了近 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个月表示,由于德国工业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德国今年将成为g7集团中表现最差的国家。
最严重的是,据欧洲智库bruegel的高级研究员simone tagliapietra表示,能源价格长期上涨可能最终改变欧洲的经济格局。他说:
“一些行业将面临严重压力,并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在欧洲的生产。”
能源中断迫在眉睫,德国工业穷极一切手段应对
应对手段主要包括寻找代替能源,将生产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汽车制造业: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ola kallenius最近宣布,该公司准备将其在德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减少50%,必要时采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天然气,而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将使用石油代替天然气。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在今年实施这些措施。”
宝马集团也正在加紧为可能出现的短缺做准备,该集团在德国和奥地利的工厂中运营着37个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发电/热设施,该集团正在考虑改用当地的公用事业公司。
化工业:evonik industries目前正通过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煤炭替代其在德国40%的天然气用量,并通过提价,将一些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客户。
铝业:作为能源密集型行业,铝业面临的情况要比汽车制造业以及化工业棘手得多。天然气在铝生产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无法在短时间内被替换。
德国铝业协会(german aluminium association)主席hinrich mählmann7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正在制定应急计划,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他表示,主要的问题是如果天然气供应被切断,要确保哪些工厂生产。他说,如果情况变得更糟,这些工厂将不得不完全关闭。
德国铝业协会进行的一项成员调查显示,如果天然气在短期内无法供应,十分之九的公司将无法转向其他能源,即使减少30%的天然气供应也会使一半的公司停产。
不仅如此,由于铝应用广泛,一旦生产中断,药品包装、电池、电器、电子产品、家装等行业的供应链均受到影响。
铜业:欧洲最大铜生产商aurubis ag首席执行官roland harings于8月5日表示,将尽量减少天然气使用量并将电力成本转嫁给客户。
欧洲工业“凛冬已至”
在以上这些企业寻找应对之法时,欧洲许多工业巨头已经放弃挣扎,选择一“关”了之。
8月17日,全球铝业巨头挪威海德鲁(norsk hydro asa)表示,由于电力价格飙升,。
,将从9月1日起关闭旗下的荷兰budel锌冶炼厂。
。因为熔化玻璃的熔炉必须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一旦冷却下来会损坏生产设备,但眼下欧洲的能源危机已经难以保证工厂全天候运行。
在过去一年,由于天然气价格飙升传导至电价持续上涨,
身为全球工业领域的重要一环,欧洲产能萎缩对全球工业生产的影响不容小觑,具体来看:
在化工领域,欧洲维生素a、氯化钾、维生素e、甲酸、mdi、tdi、蛋氨酸、环氧丙烷等化工品行业或将受到冲击,它们在全球的产量占比分别达到50%、43%、36%、34%、28%、27%、27%和26%。
在金属领域,欧洲精炼锌、精炼铜、电解铝、工业硅等金属产业或将站在风暴第一线,它们各自在全球的产量占比分别为16%、11%、11%、8%。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