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数”时代,距离你的数据资产变现还有多远?-尊龙体育官网

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万物皆数”时代,距离你的数据资产变现还有多远?

2021-08-10 17:40


2021年,《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出台,数据要素市场规则逐渐明朗。加之近期滴滴出行下架、七部委整顿13家网络平台等事件,表明市场监管正在补位。同时,朴道征信、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机构相继成立,市场布局不断清晰。


种种信号表明,数据要素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正从辅助工具向重要引擎转变;数据要素市场也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数据“宝藏”亟待有序挖掘。


在严格遵照北京市防疫规定的前提下,瞭望智库采取多渠道防疫手段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在京召开“探索数据资产评估方法,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闭门研讨会。


会议由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苏会志、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代表主办方致辞,瞭望智库总裁王建军参加,瞭望智库研究院副院长聂欧主持。来自国家网信办、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北京信用学会以及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部门和机构负责人,探讨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痛点与对策。


同时,瞭望智库与中国光大银行共同发布了《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估值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开行业之先河。《白皮书》结合数据资产特性及管理实践,通过对数据资产以货币度量的方式进行估值,建立面向商业银行的数据资产估值体系和方法,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数据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等贡献力量。

 

1

定义、确权、估值、流转均待破题




与会嘉宾表示,尽管数据已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热门资产,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对数据资产进行定义、确权、估值及交易流转,仍是难题。


《白皮书》指出,相较于传统有形资产,数据资产具有非实体性、无消耗性、零成本复制性和依托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全面评估其使用成本,不能套用现有的普通评估办法。


数据要素是一种特别的资源,如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确权和评估,将数据要素从生产和运营中分离出来,合法合规地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等问题,既是数据要素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先决条件,也是进一步激发数据要素对创新发展起到基础支撑、带动作用的难点。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朱勇认为,数据要素被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但并非所有的数据都能称之为数据资产,只有关乎到国家治理能力,能够成为优化分配和使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关键依据或具备重大商业价值的数据资源才是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化的对象。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朱勇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表示,数据确权是数据要素流通的前提,能充分保障数据流通各参与方的权益;数据定价是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保障数据在市场的参与下逐步趋于公允价格;数据交易是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通过逐步完善的交易机制,实现数据要素的有序流通。


 ▲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


数据资产确权的下一步,就是对其进行合理的估值和定价。苏会志指出,不会估值,数据要素的流动就会无序,数据资产的价值就难以充分挖掘,数据信息的安全更难以有效保障。构建科学、统一的估值和定价机制,是真正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牛鼻子”。


这其中,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以及数据要素的生产大户和需求大户,是我国最有可能率先培育出数据要素市场的垂直领域。对此,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秘书长潘润红表示,数据作为重要的要素资产,正在推动金融服务的迭代再造和资产负债表的重构升级,未来金融业的资产负债表将不仅包括存款、贷款、债券,还将涵盖数据、平台等新型资产,因此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须在存好、用好、做活数据要素上下功夫。


 ▲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秘书长潘润红


这一点上,商业银行走在了各领域市场机构的前列。中国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史晨阳在介绍《白皮书》时表示,数据资产价值的计算方法就像解一道应用题,要使用最朴素的、都能理解的方法,即先确定算什么,再知道怎么算,最后采集数据、代入公式得到最终的价值。这是《白皮书》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商业银行目前的实践方法。


 中国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史晨阳


2

五大挑战,任重道远




数据要素是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激发数据资产潜力的必经之路。当前,存在五大方面的挑战。


第一,数据确权应更多关注使用权,淡化所有权。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李连三指出,很多数据的产生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参与主体多、权益关系复杂,从数据所有权视角看,很难界定数据权属,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立法和实践中并没有对数据所有权进行清晰界定,而是侧重于数据合规使用问题。从数据使用视角看,数据涉及产生数据的各利益相关方利益,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共治,在采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应保证各利益相关方权益,例如,金融机构在推动信贷信息共享中需要征得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等。数据资产价值的发挥取决于数据合规使用的机制安排,在兼顾各利益相关方权益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数据的开放、共享、交互、使用,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健康规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李连三


市场机构对此也有感触。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谭少慧表示,数据确权是机构面临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在以个人信息作为交易对象的场景中,数据的所有权大概率属于个人;但对于将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后的数据,目前仍缺乏相应的确权机制和保护体系。

 

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谭少慧

 

第二,数据加工处理方式有待升级。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表示,数据资产可以被多维度加工,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数据资产。作为连接数据与应用的桥梁,变量加工体系越来越重要,传统以代码编写为核心的变量加工方式在日益增长的规模化数据处理需求面前显得捉襟见肘。一方面,传统变量加工方法通常由科技人员依据业务人员提出的加工需求进行代码编写、测试和验证工作,工作量极大且极为繁复;另一方面,手工编写的代码不具备跨平台的通用性,数据在不同平台的协同对接过程中,兼容性也较差。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

 

第三,机构、市场的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面临更高要求。


李健以金融业为例指出,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银行内部各个业务条线都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对业务的重要性也有差异;另一方面,数据分散在不同业务系统中,呈现零散式分布,横向纵向割裂,部门之间、条线之间对客户数据配置水平比不一致,加大了后续数据整合和应用的难度。如何规范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挖掘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数据治理举措来实现数据的可见、可管、可用,如何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应用的优良数据资产,都面临着更高要求。


对此,中国建设银行建信金科副总裁谭浩认为,要形成数据资产的成熟市场,须着眼于数据从采集、存储、加工到管理、使用、交易、监督的全生命周期,规范和明确各环节各方的资质、职责和权利。

 

中国建设银行建信金科副总裁谭浩

 

不仅如此,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指出,除去在数据要素的“市场内”进行系统化治理,将数据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其效用之处,还要在“市场外”进行更大范围的系统性治理——促进数据要素与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数据要素产生稳定的价值增长,避免泡沫化炒作。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

 

第四,数据资产的估值方法还不够科学、客观。


由于数据资产的概念不清晰,且现行的会计评估与计量方法难以有效满足数据资产估值的实际需求,导致其未能被有效确认与计量。部分企业已经确认的数据资产只能以专利的形式记录在无形资产条目上,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未实现数据要素与知识、管理等其他要素的有效区分。


朱勇表示,评估数据资产价值首先要做到可计量,按应用维度将数据切割成最小够用粒度,申请和调用都能够被记录和量化,这样既有利于数据产品的封装,又能确保不失真、可阅读、易理解。


潘润红认为,由于数据确权和估值缺乏相应依据,造成了两大困境:一是金融机构按照审慎管理的原则,不愿、不想、不能共享;二是由于缺乏针对金融数据的评估体系、可信流通体系,进而无法实现数据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第五,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仍然突出。


潘润红表示,尽管监管部门连续出手,但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等环节隐私泄露问题仍时有发生,数据黑产仍然猖獗。同时,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大数据杀熟等数据垄断现象也亟需警惕。


李健也认为,数据作为有价值的资产,在采集、传输、存储和共享等各个环节面临着安全风险与挑战,数据跨境传输还涉及国家安全等问题,需统筹好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安全,必要时在国家立法层面加以研究和施策。

 

3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




在场嘉宾争论的焦点之一,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手”各自如何平衡、如何形成合力。现场提出了五方面建议。


第一,通过积极的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白皮书》建议,应尽快推进和完善顶层设计,使数据市场发展有法可依;确定数据要素流通角色,保护数据流通相关方权利;研究制定多样化的支持政策,促进各主体数据共享意愿;建立社会公共数据共享流通的机制,活跃市场交易;建立试点机制,允许先行先试,逐步完善市场。


李连三建议,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在保护各利益相关方权益的前提下,推动数据的有序开放、充分共享,形成具有竞争性的数据要素市场,让市场在数据资产定价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数据要素的均衡价格体系。 


雷曜指出,数据资产及数据市场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实践层面很难由市场主体自行调节,需“政府之手”参与协调。因此在进行数据要素的整合、开发、交易时,可通过制度设计将这类外部性“内部化”——正向外部性使主体受益,负向外部性让主体受到惩罚。


谭少慧也认为,建立公开的数据交易市场十分必要,这就需要清晰的顶层设计,需要“看得见的手”进一步谋划。目前数据交易市场以单对单、点对点的个体交易模式为主,数据价格不公开、不透明,规范性也有待商榷。


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刘新海建议,可基于本人数据管理(mydata)理念,借鉴个人征信这一相对成熟的模式,不仅让市场机构更让公众个人参与到“个人数据资产”的定价过程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杨兵兵进一步解释称,光大手机银行app专门为个人用户设置了一项评估自身数据资产价值的应用程序。未来,或可考虑将个人用户存放在银行系统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数据作为一类资产存在,让个人用户也能够有收取“利息”等数据资产增值的空间。


第二,及早与国际接轨,练内功且提地位。


有部委嘉宾指出,应包容审慎地系统性推进数据要素确权等相关政策,加快出台数据确权的法律法规及规则条例,同时加强对数据要素资产评价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这期间,要发挥科技在数据要素市场的独特作用,比如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并加强规则制定方面的国际交流。例如,一方面积极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接,另一方面呼吁构建全球数据合作框架,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三,考虑第三方认证等方式构建评价体系。


朱勇表示,建立数据要素公平、有效的定价机制是市场建设的核心。数据资产的估值方法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以供求关系为基础、以数据价值波动为考量的标准化定价模型迫在眉睫。


不仅如此,潘润红建议,如果建立了通用模型、夯实了数据评估的基础,还应该用更完善的评价体系来确保数据的质量。例如,可通过构建第三方认证体系,评价并认证市场机构的数据能力,形成更科学、更多维的评价体系,力求数据要素从源头上做到洁净、准确,提高数据质量。


第四,畅通数据开放共享机制迫在眉睫。


谭浩表示,以金融业为例,金融机构首先须破除内外部的各类有形、无形的条线壁垒和板块分割,在全机构畅通数据开发共享机制,通过内部数据仓库、数据集市等手段整合分散数据,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完善数据供需对接的机制,制定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和需求清单,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其次,数据要素市场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市场上交易平台、交易中心的有序运作。这些机构一旦设立,就应配合市场政策与规则,更好地协助数据的交易和流通。


朱勇建议,不仅是市场端,政府各部门也要充分沟通,牵头引导各方共同打破数据孤岛,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标准、标准化服务接口,规范数据资产交换,释放数据价值,发挥倍增作用,创造新的生产力。


第五,强化安全防护体系尚需各部门合力。


潘润红建议,须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网信、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合力打击数据非法交易的生产链,共同营造良好的数据保护环境。同时,严格遵循用户授权、最小够用、专事专用、全程防护的原则,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定期开展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审计,及时修复所发现的安全漏洞,把好安全关口,严防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


最后,聂欧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步入快车道。中央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但要完成数据资产从挖掘、评估、确权、流转整个盘活流程,还需要更明确的政策规划、需求分析,还需要例如多方安全计算等关键技术的有效供给,才能打造起从政府端到市场端的全维度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结束)


来源:
0

阅读:467249 | 评论:0 | 标签:自媒体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

““万物皆数”时代,距离你的数据资产变现还有多远?”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