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中美市场)没有很强的共振的,它体现为中外的错位,而且美国还会继续加息,但是中国的利率其实是很难大幅上升,无论是在实体的需求领域,还是在流动性方面,市场都是缺乏共振的,可能会比较纠结。
2、明年年初或年中,美国经济可能发生衰退,衰退结束后,或者衰退兑现,它不一定要完全结束,我们才能够看到 a股这一波最后的底部,也就是所谓的盈利底,再之后会是新一轮长期牛市,由全球制造业新周期驱动,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度东南亚国家会是带动全世界总需求的重要力量。后续应该就是大宗商品和股市都会长期走牛,利率大周期上行。
3、我们可以去做一些比如说对冲套利这样的一些事情,去争取能够在阴跌的过程中间,因为我也不认为市场还有特别大的下跌幅度,因为毕竟估值水平还是比较低,有可能是震荡阴跌的过程中间,通过对冲和套利的一些手段,争取获得一点小的一个收益,或者说争取就说不要受什么伤。
然后等到可能明年上半年的点,或者说有可能今年年底提前,有可能我们就可以进入一个后续比较有机会的这样一个过程。
4、关于港股走势,第一类,金融地产会横盘震荡,时间至少是没到的,可能得地产调整到年化10亿平米以下,慢慢的期房变成现房,然后大家的信心恢复了,那个时候可能就真的起来了,这是金融地产类;第二类互联网,可能后面更多的是分化;第三类是一些比较便宜的工业类或者各种制造业、采矿业之类,看他们自己基本面,估值很低,局部可能有机会。
5、如果拉长一点看,新能源有些领域(比如说新能源车)还是有空间上升的,但我个人不是很看好光伏,认为光伏有比较大的风险。
9月15日,半夏投资李蓓在一场直播交流中作出上述判断。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短期中美市场不存在很强的共振
短期我们认为(中美市场)没有很强的共振,它体现为中外的错位,而且美国还会继续加息,但是中国的利率很难大幅上升,无论是在实体的需求领域,还是在流动性方面,市场都是缺乏共振的,可能会比较纠结。
我个人理解9月15日市场大跌,更多是风险偏好、市场博弈驱动的,并不是利率和流动性或基本面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从中期可能一年左右的角度,我们认为是有压力的,压力首先体现在中国当前的基建,它有很多应急性的措施可能会面临一个退坡,后面就没这么强的力度了。
明年初或年中美国衰退兑现后,才能看到a股这波最后的底部,之后迎来一轮长期牛市
后续美国的经济是一定会经历一波衰退的,然后衰退结束之后,或者说这个东西兑现,它不一定要完全结束,我们才能够看到 a股这一波最后的底部,也就是所谓的盈利底。
后面的话我个人是比较乐观的,这一波下滑的低点见到之后,后面应该就是新一轮长期牛市。
这一轮新的长期的牛市由全球制造业的新的周期驱动,它并且它可能就是像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度东南亚国家会是全世界总需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带动的力量。后续应该就是大宗商品和股市都会长期走牛,利率大周期上行。
长期牛市靠什么驱动?
第一个是制造业投资。
然后下面一波因为产能利用率高,所以第一就是企业的利润它相对来说会相对有韧性,即便的经济下滑,它不会下太多,经济起来它就会容易起来。
另外就是说企业去做产能投资这个事情本身也会带来一定的需求,支撑下一步的经济的上行。
还有一点是需求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来源,包括印度、东南亚、非洲的一些国家,他们有着广阔的国土面积,可能占全世界的一半左右,并且它现在是一个很低的基数,有体量能够撑起下一波全世界的需求。
以及有可能是明年年中美国衰退兑现了之后,中美它就可以从经济的底部有一个自然的复苏性的增长,再加上像印度东南亚这样的国家,它会有一个趋势性的增长的带动。
所以我对长期其实是比较乐观的,只要见到了有可能是明年年初或者明年年中,当然具体的时间不能非常确定,就得看美国什么时候衰退,如果看到了这个点之后,后续是比较有机会的。
现在可以做什么?
我们就可以去做一些比如对冲套利这样的一些事情,去争取能够在震荡阴跌的过程中间(因为我也不认为市场还有特别大的下跌幅度,毕竟估值水平还是比较低),通过对冲和套利的一些手段,争取获得一点小的一个收益,或者争取不要受什么伤。
然后等到可能明年上半年的点,或者今年年底,我们就可以进入一个后续比较有机会的过程。
再到进入到那个阶段之后,其实不仅仅股票市场有机会,大宗商品市场应该也非常有机会。
那时我们可以同时持有股票以及大宗商品的分散持仓,一方面可以降低波动率,一方面也可以使用一定的杠杆提升收益率。
在这之前,我们其实是在等共振衰退的点,有可能会有大宗商品的做空机会,回到之前的归纳,就是中期可能会有一个基建退坡,加上美国经济衰退阶段,商品有可能是会跌一波,企业盈利下行这一波中可能商品是有一些做空的机会,后续应该是,先做多股票,再做多商品这样的机会。
对话环节:
港股走势判断
问:如何看待未来港股走势?
李蓓:我认为把港股分成几类。
一类是金融地产,它不是炒政策来博弈一下就可以,大方向还是得地产的销售改善、经济起来。所以我觉得暂时还不到最后,有可能在这里横着震荡,时间至少是没到的。
可能得地产调整到年化10亿平米以下,慢慢的期房变成现房,然后大家的信心恢复了,那个时候可能就真的起来了,这是金融地产类。
第二类是互联网类,可能后面更多的是分化,因为现在估值的确都比较低。但是大家的基本面都不太一样,有些人数据还不错,有些人好像就比较差,我倾向于后面是分化大于共振。
第三类是一些比较便宜的工业类或者各种制造业、采矿业之类的,而这些完全就取决于它自己行业的基本面了,估值是很低的,可能有局部有机会。
a股行业看法
问:a股未来如果到了底部,哪个行业率先起来。
李蓓:我觉得到时候得看估值,因为现在估值还是很分化的,要看估值、性价比。
从大的逻辑上来讲,一般是先周期,先周期就比如像家电、消费,因为它可能一方面受益于成本下行,一方面它的需求也有所企稳。然后中周期、后周期才轮到制造类、商品类,大概正常周期是这样子。
但是现在a股博弈的也很厉害,有时候可能提前就兑现了,比如说举个例子,疫情一直还没有改善,但是疫情复苏概念股一直都在高位(航空公司、酒店),反正不跌。不跌就已经提前预期了复苏,如果提前预期了复苏,那以后也就没什么机会。所以要结合当时的估值水平以及预期来看。
新能源中,光伏有较大风险
问:您未来是否看好新能源或者光伏这个产业?
李蓓:如果拉长一点看,新能源有些领域(比如说新能源车)还是有空间上升的,但我个人不是很看好光伏,认为光伏有比较大的风险。
为什么呢?光伏现在门槛开始在降低,很多的设备都开始国产化,并且因为它每两三年就有技术的更新换代和迭代,所以先进入者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反而是后进入者可以轻装上阵,用低价的国产设备和最新的技术路径去进行市场竞争。
同时现在市场又给了光伏特别高的估值,平均的pb高于五倍,可能在七八倍甚至十几倍。在这种高估值水平之下,就鼓励了一种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不是2b也不是2c,而是to capital market(股票市场),一个上市公司弄一个很大的新产能,然后以10倍的价格卖给股票市场(10倍pb),这就一定会导致非常多的人去投入光伏领域,然后炒股票,所以就会导致卷得一塌糊涂。而且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劣势,因为也没有什么壁垒,大家都用新的国产设备,所以最后一定会导致产业格局的恶化。因为本身估值太高了,10倍pb这种事情谁不会眼馋?这是第一个角度。
第二个角度是我们可以发现光伏的渗透率已经不低了,风电加光伏如果从新增装机的角度,渗透率应该已经在60~70%左右了,从新增发电量的角度应该是在30%左右。
炒股票这个事情可能短期也抑制不下来,所以我觉得光伏有风险,可能格局会恶化,然后增速又会下行。
新能源汽车的话我觉得就不太好讲,因为新能源汽车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包括它潜在的空间、在全世界的竞争力及各个领域的壁垒都有较多的差异,所以很难讲就谁一定行、谁一定不行,但是光伏可能不行的概率可能更大一些。
问:您怎么看待国内的半导体行业呢?
李蓓:我客观地说我肯定不能什么都懂,但是我觉得大的方向肯定是国产替代,国产替代的路径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买股票一定要去考虑一下,你这个预期已经反映了多少,估值是否匹配,但是我相信国产替代一定是必经之路,长期一定会实现。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
本文作者:王丽,刘玉霞 来源: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