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退秋澄转爽凉
日光夜色两均长”
今天是秋分节气
也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个时节
祖国大地秋色显现、色彩斑斓
许多农家人仍忙碌在金黄的田野里
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丰收的背后
既离不开农民的辛勤耕作
也得益于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让我们一起来看
科学发明的各种“神器”
是如何帮助农民效率丰收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共青团”(id:tuan_tuanjun)综合自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人民日报 、@赵立坚个人微博 、抖音@赣州蓉江新区融媒体中心 、@华蓥融媒 、@直播新疆 、b站@城市之外,原文首发于2021年9月23日,原标题为《老板,你这瓜保熟吗?保熟!大数据挑的…》,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香蕉坐上“缆车”
50斤一串的香蕉
以前从田间摘下后
有专门的挑夫挑回指定的地点
行进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
香蕉品质就会受到影响
进而影响销售价格
但是现在再也不用人扛啦
在贵州册亨香蕉大数据扶贫产业园
分布在园地周围的小索道起了大作用
把砍下的香蕉挂上最近的索道
一次可以“搬”50串香蕉
7公里长的隧道上
一串串香蕉排排坐
只需5分钟就能迅速下山
送回到指定地点进行分割、保鲜
称重、打包、装车等一系列操作
真是既省力又省心
像这种搬运方式
在贵州、广西等地都有广泛运用
很难想象
我们吃的香蕉竟然是坐过“缆车”的
2
挑西瓜用上大数据
虽然已是秋天
但是夏天的专属水果西瓜
依然是大家的心头好
在以前
为了挑一枚又大又甜的西瓜
消费者可是费尽心思
“一看、二摸、三敲”
但失误的次数总是有增无减
现在这些问题完全不用担心了
大数据挑西瓜速速上线
在江苏常州
一套“选瓜神器”的操作令人大开眼界
每分钟分拣40个
西瓜要细分为42个等级
一枚西瓜坐上“小车”开启旅程
先通过红外测糖的“房间”
再来到震动区测试一下脆度
你是“超甜”,那来这里
你只是个“合格”的瓜,那来这里吧
一系列高端操作后
送到你手上的瓜还用挑吗?
放心买,尽情吃起来吧
3
一场“竞赛”的背后
在安徽黄山
几位阿姨正在“两军对垒”
一方三名阿姨出战
她们手握刀片
在鲜枣上切出百条丝缝
“我们人多肯定比你快”
她们信心满满,志在必得
另一方孤军奋战
形势似乎不妙
但这位阿姨从容淡定
丝毫看不出紧张
瞧这满满一筐
这是三个人切了半个小时的成果
反观另一方
同样的数量
这位阿姨竟然只用了不到十分钟
显然她赢了
这是如何做到的?
原来她有一件“神器”——脚踏切枣机
一台机器可以抵得上
十几个人手工切的量
最重要的是
这台机器的发明人就是当地一村民
不得不为劳动人民的智慧点赞图片
4
“逼迫”机器作业成为主流
能够感受到
减少人工体力劳动
最大程度地“逼迫”机器作业
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流
在新疆玛纳斯县
万亩番茄正通过机械采收
新型番茄采收机通过
电子色选仪智能分辨颜色
可自动采收红色的成熟番茄
留下青色未成熟的番茄
一天可采收100亩地
相当于150个人一天手工采摘量的总和
如今在新疆
不仅是麦子
辣椒、棉花等种植业全过程
实现了机械化
畜牧业也广泛应用机器
草料饲喂全程机械化
而在一些传统认为不适合机械化劳作的领域
现在也开始尝试解放劳动人民的双手
在四川省华蓥市
一场稻田里的“贪吃蛇”大作战
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一辆小小的收割机
在金黄的稻田里绕几圈
收获的喜悦便浮现在人们的脸庞上
9月16日
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召开
北斗系统如何更好造福人类成为热题
其实,借助北斗导航系统
我国早已开始了农业无人操作的探索
无人机喷洒农药、无人收获技术…
这些统统都有
在赣州市蓉江新区潭口镇
村民正使用无人机为农田喷洒农药
仅用30分钟
40亩水稻就全部喷洒完毕
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
金黄色的麦田里
6台小麦收获机
正开足马力、并驾齐驱
其中3台为无人收获机
全程无人驾驶
在后台智慧麦作系统的操作下
智能“吞”麦、精确“吐”粒
农林牧渔关乎国计民生
农者为民之根本、国之根本
这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
靠这片富饶的土地
养育了生息繁衍的华夏子孙
食者安,耕者荣
当海上追风逐浪的渔民
迎来一个丰饶的渔季
他们将收获海洋的馈赠与希望
当草原上放牛牧羊的牧民
看着牲畜体肥肉美
当辛勤劳作的农民
捧起沉甸甸的果实
…
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也能被写成丰收的史诗
致敬中国亿万农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