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一旦受损,做什么都是错的-尊龙体育官网

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信任一旦受损,做什么都是错的

2022-11-27 07:35
- 1 -
信任是一切的基础,尤其对于公共事物。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商鞅为推动法令执行,令民众信任新法,于是设计了“徙木立信”的小谋略,可见自古中国人就深知信任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中国,古罗马时期的塔西佗在《历史》一书中提到,一旦(古罗马)皇帝成了人民憎恨的对象,他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从而引起人民的厌恶。进而引申到公共部门,当公共部门遭遇公信力危机时,对公共事件的处理稍有不慎,尤其是在民众普遍关注的工作出现疏漏,都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当社会进入“后真相时代”,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更多信息,这是扎根于人性的本能,但社会进步速度远远超越人的进化速度,一百多年前全世界大多数人仍然活在信息极为匮乏的时代,就算几十年前想要获得信息也只能依靠电视、广播、报纸等等传统途径,但进入21世纪后,短短十几年时间,人类就进入了信息过剩、信息冗余的阶段。
世界已经不是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那时候虽然一些媒体已经使用互联网传播信息,但传播方式仍然是少数媒体向大多数受众传播新闻,不过是换了一个载体而已。但是随着web2.0的到来,网络实现了点对点的传播,分享、链接两大网络功能造就了全新的传播方式。
每一个受众都成为了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几乎所有的网络用户都成为了“记者”,如此迅速的变化,使得传统监管、传播规则面临严重冲击。在竞争的压力下,传统的“5w1h”的新闻撰写原则越来越不被遵循,就算是传统媒体,也越来越追求极端、片面、刺激、玄奇,这就导致信息严重过剩,远远超越一个人能够正常处理的能力,或者说在信息过剩中寻找到真相变成了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
于是“后真相时代”就到来了,不是说不再追求真相,而是在如此过剩的信息中,尤其是大量谎言、虚假新闻充斥的情况下,想要寻找到真实信息的成本太高了,于是人们越来越基于普遍的共识、朴素的情感去判断,真相仍然重要,但情绪、感觉更加重要,人们越来越关心事情的陈述是否有温度、是否符合人之常情。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国家遭遇了不同的挑战。比如西方媒体,基于“人性恶”、对政府不信任的传统等等,往往倾向于更加从负面进行传播,或者立场决定态度,在导致社会更加极化、分裂的同时,也丧失了更多民众的信任。
而我们面临的是另一种挑战。在社交媒体兴起之前,中国绝大多数媒体都有官方属性,存在弱化负面信息报道的情况,这与民众希望的存在一定的冲突。然而到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媒体,任何未经验证的信息都能够在网络上自由的发布,传统的监管模式已经跟不上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流,传播的内容已经不是传统的新闻体,一言一语都有可能。
更何况,我们不必否认,在一个个席卷全国的事件背后,确实有一些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推动,而这些推手也从来不掩饰,甚至堂而皇之的写在了某国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甚至预算表中。
但幕后恶意的推手毕竟是次要的,关键还是我们自身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治理能力。

- 2 -
人心向背是根本,脱离人民群众是公信力丧失的根本原因。
《紫光阁》杂志社微博曾经评论过“面对突发舆情事件,因自身能力不足、错过发声的最佳时机,政府部门在舆论风潮前往往陷入百口莫辩的窘境,表面看是公关技巧欠缺,根子却是脱离了人民。如果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眼里就没有你了”。
这段话的道理说得非常精准。
一定要明白,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对政府是信任甚至是依赖的,面对突发问题,更多是表达怨气,希望能够得到关注,希望关切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纵观全世界,有几个国家的人民像中国人民这样对政府如此信任?
这是百年来共同奋斗的历史积淀而成的,至少在可见的未来,仍然牢不可破。
但基础牢固更要解决好突出问题,提升公信力根本当然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也就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全过程民主,与此同时,还要更有效的做好网络舆情疏导和应对,这方面差的太多。
破解谣言、恐慌,最关键的一条还是要做到事实比谣言跑得更快,更要基于新时代的特点,满足人民的情感需要。
正如前面所说,“后真相时代”由于信息的严重过剩,真相退居情绪、感觉之后,因此在对舆情事件进行回应时,就不能简单粗暴的讲道理,多想想夫妻吵架的时候,是怎么缓和的,关键还是情绪,情绪到位了,道理才说得通、入了心。
情绪不到位,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
最近几次新闻发布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说得确实符合实际情况,也确实能够解决现实问题。
但问题在于人不是绝对理性的,人本质是感性的,当感情需求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过于理性的话语反而会激化矛盾。
破解这一问题,关键还是“群众路线”,要真正搞清楚民众关心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恐慌,这背后更本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更本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不要回避,不能当鸵鸟
社交媒体时代,人民对重要的突发事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越来越踊跃,有的是真实的意见表达,有的是出谋划策,还有的确实存在炒作甚至别有用心,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网民的力量确实越来越大,亿万人的参与下,完全的信息封锁根本不可能,这种情况下,堵不如疏,疏不如治。
盲目采取封堵的措施,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令一些错误的信息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猜测越来越多,疑心越来越大,反而加重了不信任。
怎么解决呢?
还是要以更积极的方式去面对,不躲不避,面对民意,反而要直面而上,正面回应民众的呼声与疑问,毕竟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政府的信任度非常高。
而在此基础上,还是要以快打快,必须做好信息公开,善待、用好自媒体,官方也应该有能力更强、反应更加迅速的网络媒体队伍,能够针对突发的网络舆情第一时间进行回应。
及时、有效的信息公开仍然是控制谣言的关键,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2013年国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此后“新闻发言人”制度确立,在社交媒体兴起之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之后,“新闻发言人”已经不够用了,速度还是不够快,这时候应该考虑增加更加快速的网络新闻发言人,不需要像传统新闻发言人那样全面、具体,哪怕仅仅回应一下说已经关注到了,正在采取调查等等也好,让人民知道想要反映的事情已经得到关注,仅做到这一点,就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情绪。
做到这些,归根到底还是要落脚在能力建设上,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但并不代表当下真的什么都做不了。
比如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真的就没用了吗?恰恰相反,传统媒体仍然大有可为,在信息泛滥,一个自媒体作者毫无现场一手信息,捕风捉影随意编造就能够收割大量流量的情况下,符合真实的深度报道反而更加稀缺、更被人期待。
自媒体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对有心人来说确实可以更加明辨是非,但对更多的人来说找到真相难度太大,只能选择跟着情绪走,反而绑架了民意、干扰了真相。这时候,如果传统媒体、传统新闻工作者能够做好自身工作,到第一线去,按照传统新闻报道原则,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让真相展现在世人面前,相信以现在的普遍教育水平,一定有利于真相的呈现,缓解紧张的情绪。

- 3 -
这几天的事情小镇不想谈具体的事件,一是不想陷入情绪中,二是为了账号安全。
这两天小镇也在想,除了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不是也应该更加信任人民,或者直白点说,让人民真正长大?
保护的太好,容易出现“巨婴”。
就拿新冠病毒来说,显然无论任何国家、任何研究都表明,新冠病毒对老年人和自身免疫能力弱的人威胁最大,过去几年政府采取的“动态清零”措施非常成功,但实际上就是让本身最有抵抗力的人承担更多责任,以社会面的“动态清零”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这就是在争取尽可能长的时间,做好更充分的准备,重点是接种疫苗,尤其是老年人接种疫苗。但很可惜,越需要疫苗保护的反而越不愿意接种疫苗,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加强接种率实在太低,而且出现了更加诡异的现象,比如上海接种率比全国平均还低。
这背后有很多理由,什么担心疫苗安全,也有很多谣言,但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不过是个体理性决策的结果。
当社会大多数时间保持病毒清零的状态,当个体判断被感染的风险很低,甚至低于对疫苗风险的担忧,那理性决策的结果当然就是选择不接种疫苗,把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推给其他人、推给社会、推给国家。
这样的人大量存在,不仅在中国,也包括海外。比如新加坡为什么接种率高,很大程度上与新加坡将享受公共服务与是否接种疫苗直接挂钩,由于新加坡多数人居住在组屋,没有做饭条件,吃饭要去公共食堂,不接种疫苗连食堂都进不去,为了吃饭也得接种。
小镇就认识一位,不过中年、身体非常健康,就是因为对疫苗不信任,所以坚持不注射,最终还是为了参加北京马拉松,而北马要求必须完成全程接种才能参赛,他才很不情愿的去接种,还大发牢骚,更多的不一一举例了。
想要通过提供小恩小惠,比如送东西、给红包让这些人接种是不现实的,反而越这么做,逆反就越严重,越不肯接种疫苗。
假设一下,如果这些能接种但不愿意接种疫苗的人,如果自身判断被感染的可能大增,那又会作何选择?我们可以看看中国香港,今年初大流行死亡1万多人,香港选择进一步放开后,整个香港疫苗接种率迅速提升,而在去年想要推广疫苗难度很大,很多香港人总有各种理由拒绝。
终究还是要放手的,但不能走极端,不能从无微不至的“温室”一下子跳到放手,但终究要开始做起来,毕竟无论从任何角度,自己才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人人为自己负责,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其他文章推荐
■  
■  
■  
■  
■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来源:
0

阅读:203424 | 评论:0 | 标签:自媒体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

“信任一旦受损,做什么都是错的”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