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郭磊
摘要
第一,11月cpi同比为1.6%,低于前值的2.1%,属9月高点之后第二个月回落。ppi同比为-1.3%,持平前值,因为年内趋势为单边往下,这一数据也是年内低点。短期来说,通胀明显处于较低位置。
第二,cpi环比从0.1%回落至-0.2%,其中非食品连续第三个月环比零增长;环比主要是食品下拉。猪肉的环比转负是影响力量之一;其次是蔬菜的环比降幅扩大。我们理解这一点可能和10月下旬以来疫情的升温,以及“20条”落地实施之前区域管控的阶段性加强有关。地铁客运量可以作为一个影子指标。统计局也指出,受疫情影响,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5%和2.9%。
第三,猪肉价格自4月下旬后整体上行,而10月下旬起进入一轮较典型的调整周期。以农业部平均批发价观测,12月8日较10月24日高点回落幅度已达13%。在前期报告中我们曾指出,2022年以来猪肉经历三波上行脉冲,10月下旬以来第三波脉冲(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已经结束。
第四,如果从猪肉在年内的走势规律看,它对于需求端的反映是相对敏感的。那么,未来随着防疫政策的实质性优化,需求修复可能会带来价格上行。央行前期也在货币政策报告提示了这一点,即“需求恢复后m2增速偏高可能带来滞后效应”以及“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不过从目前情况看,疫情仍处于升温期,防疫政策优化这一因素可以带来居民生活半径的扩张,但不足以带动居民生活半径的高斜率显著扩张,通胀存在上行动能,但过快走高的情形暂不具备基础。
第五,而且对于2023年来说,5月起猪肉价格基数就会逐步抬升,7月起基数抬升较为显著。如果春节后餐饮等部门需求在消费环境打开之后有一个释放,则3-4月低基数阶段可能有一定同比效应,5月起就会面临基数因素抬升的对冲,所以中性情况下目前尚看不到显性通胀压力。
第六,ppi同比-1.3%,市场可能会担心“通缩”,但至少截止目前并非是一个通缩特征。ppi环比依然是上行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同比上行的也达25个;同比负增长主要源于去年同期能源供给波动、限电限产阶段所带来的高基数。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环比下降的主要是黑色冶炼,其背后可能还是地产投资的低迷影响了钢材需求。
第七,简单来看,2023年通胀走高的风险是存在的,一是居民超额储蓄、快速打开的消费环境和目前尚在低位的消费和服务业需求;二是对工业价格影响较大的地产投资,在力度不断叠加的政策背景下,明年可能会有一个状况好转。但是,这两个“潜在逻辑”向“现实逻辑”转化,尚需一定条件,目前转化条件尚未形成。好在对这两个领域,后续可以通过居民生活半径相关指标如地铁客运量、产业链需求相关指标如钢材销量,以及猪肉、工业品等价格指标进行高频跟踪。
正文
11月cpi同比为1.6%,低于前值的2.1%,持平于市场平均预期(wind口径)。
11月ppi同比为-1.3%,持平于前值的-1.3%,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1.5%(wind口径)。
cpi环比从0.1%回落至-0.2%,其中非食品连续第三个月环比零增长;环比主要是食品下拉。猪肉的环比转负是影响力量之一;其次是蔬菜的环比降幅扩大。我们理解这一点可能和10月下旬以来疫情的升温,以及“20条”落地实施之前区域管控的阶段性加强有关。地铁客运量可以作为一个影子指标。统计局也指出,受疫情影响,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5%和2.9%。
11月cpi环比为-0.2%,低于前值的0.1%。其中非食品部分连续三个月环比零增长;食品cpi环比-0.8%,低于前值的0.1%。
其中猪肉价格11月环比为-0.7%,显著低于前值的9.4%;鲜菜环比为-8.3%,低于前值的-4.5%。我们理解这应与11月疫情升温带来的公共餐饮部门的需求快速下降有关。在前期报告《11月下旬货运流量收缩》中,我们曾指出,11月全国十大城市地铁客运量日均值为2775万人,环比10月回落22.0%。
猪肉价格自4月下旬后整体上行,而10月下旬起进入一轮较典型的调整周期。以农业部平均批发价观测,12月8日较10月24日高点回落幅度已达13%。在前期报告中我们曾指出,2022年以来猪肉经历三波上行脉冲,10月下旬以来第三波脉冲(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已经结束。
在前期研究《国内通胀放缓打开信贷和金融政策空间》中,我们详细梳理了年内猪肉价格走势:
猪肉价格在2022年以来经历三波脉冲。2022年以来第一波是4月下旬至5月底,反映一轮较集中的区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第二波是6月下旬至7月中旬,反映经济修复,同期社零进入正增长;第三波是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反映经济在经历地产下行冲击后再度低位企稳。
如果从猪肉在年内的走势规律看,它对于需求端的反映是相对敏感的。那么,未来随着防疫政策的实质性优化,需求修复可能会带来价格上行。央行前期也在货币政策报告提示了这一点,即“需求恢复后m2增速偏高可能带来滞后效应”以及“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不过从目前情况看,疫情仍处于升温期,防疫政策优化这一因素可以带来居民生活半径的扩张,但不足以带动居民生活半径的高斜率显著扩张,通胀存在上行动能,但过快走高的情形暂不具备基础。
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指出:我国经济总供求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产业链、供应链运转较为通畅,居民通胀预期平稳,具备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目前地缘政治冲突仍扰动世界能源供应,发达经济体高通胀粘性较强,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一段时间以来我国 m2增速处于相对高位,若总需求进一步复苏升温可能带来滞后效应;冬季猪肉采购和采暖需求旺盛、春节错位等因素,特别是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也可能短期加大结构性通胀压力,对此要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研判,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而且对于2023年来说,5月起猪肉价格基数就会逐步抬升,7月起基数抬升较为显著。如果春节后餐饮等部门需求在消费环境打开之后有一个释放,则3-4月低基数阶段可能有一定同比效应,5月起就会面临基数因素抬升的对冲,所以中性情况下目前尚看不到显性通胀压力。
从农业部猪肉平均批发价月均值来看,2022年1月开始回落,从12月的24.0元/公斤下行至22.2元/公斤。3月和4月较低,均在19元/公斤以下;5月上行至20.7元/公斤;7月则上行至29.1元/公斤。
上述分布构成2023年猪肉价格的基数。
ppi同比-1.3%,市场可能会担心“通缩”,但至少截止目前并非是一个通缩特征。ppi环比依然是上行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同比上行的也达25个;同比负增长主要源于去年同期能源供给波动、限电限产阶段所带来的高基数。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环比下降的主要是黑色冶炼,其背后可能还是地产投资的低迷影响了钢材需求。
ppi环比为0.1%,略低于前值的0.2%。同比为-1.3%,持平前值。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上涨0.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上涨2.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0.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上涨1.6%,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环比上涨0.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下降1.9%。
简单来看,2023年通胀走高的风险是存在的,一是居民超额储蓄、快速打开的消费环境和目前尚在低位的消费和服务业需求;二是对工业价格影响较大的地产投资,在力度不断叠加的政策背景下,明年可能会有一个状况好转。但是,这两个“潜在逻辑”向“现实逻辑”转化,尚需一定条件,目前转化条件尚未形成。好在对这两个领域,后续可以通过居民生活半径相关指标(如地铁客运量)、产业链需求相关指标(如钢材销量),以及猪肉、工业品等价格指标进行高频跟踪。
郭磊篇
吴棋滢篇
贺骁束篇
钟林楠篇
王丹篇
陈嘉荔篇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