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非系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刊于2022年2月24日。
1月19日至21日,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 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香港中美论坛,主题为“超越分歧 聚焦合作(beyond differences, towards cooperation)”。三十余位世界领袖与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围绕中美关系的挑战与合作发言与交流。“中美聚焦公号”将完整刊登本届论坛的主题发言(呈文所需,文字记录略作编辑)。
摘要
全球化不会终结,但供应链会呈现新的形态。因此,尽管有理由担心冲突,但也不必绝望。动荡终会平息,水面将恢复平静。只要中美两国共同努力,就会找到消弭分歧的办法。
正文
我们进入新的一年,过去尚未成为历史,未来已经到来。全球动荡有增无减,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地缘政治纷争加剧,科技革命、网络安全、气候变化问题来势汹汹,给人类带来多重生存危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困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在下列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
首先是难以消除的疫情,它颠覆了我们熟悉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尤其是它阻碍了全球的人员和货物流动。拿国际旅游来说,2021年,国际游客数量比前一年下降80%以上,导致全球相关收入减少4.4万亿美元。
疫情对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交流的负面影响是如此深远和持久,我相信更显示国际社会需要团结。疫情在国家之间造成分裂,使全球公共卫生系统更加支离破碎,并暴露了南北经济差距,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完全恢复。
其次,去全球化的势头将重塑全球供应链。雅各布•卢也提到了这一点。它通过重新定义国家安全影响着每一个经济体,让“创造性破坏”得以发力。
我相信全球化不会终结,相反,它将适应快速的变化,并通过再全球化进入全球化2.0。当我们说再全球化的时候,它是什么意思?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键产品的全球供应链将发生改变和调整,因为人们会通过自我感知的、新定义的国家安全透镜来看待这些产品。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甚至一些非常重要的国内外供应商已经被取代。如今供应链正向本国靠拢,或者完全转移回本国。在芯片、医药、稀土、5g基础设施等信息设备领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正如经济学家论述的,无论何时何地出现危机和新的革命性技术,都会有“创造性破坏”发生。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各国经济经历前所未有变革的历史性时刻,这两样都存在。
创造性是否由创新推动,创业精神能否超越破坏,还是相反,目前尚不清楚。我们得等等再看。此外,本论坛许多发言者提到了金融风险、通货膨胀压力等。其原因是多阶段的量化宽松,以及以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的负利率政策。这些政策累积的风险如此之大,以至于另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近在眼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随着美联储即将开始缩表和加息,全球资本流动和汇率再次波动,大幅波动,这使一些依赖国际资本和资本流入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大的资本流出和偿债压力。
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当然这是一场以创新为动力的技术革命。无论是合作还是脱钩,技术竞争都会是未来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大国互动的主战场。
我相信,信息时代很快会让物联网成为现实,产业数字化和数据本身就是一个行业。把世界经济推向我们所期待的新高度的,不是别的,而是智能制造,规模化工业生产将转化为充分利用实体网络、虚拟网络和技术的智能生产。在这里,技术革命将与信息革命无缝融合,创造出全新的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无论我们是否愿意。
第四,地缘政治。地缘政治角力与争夺由大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竞争驱动。在这种背景下,全球经济正在见证一些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人为脱钩,特别是在技术领域。这种脱钩更多是基于意识形态站队,而非其他。这非常不幸,因为它会破坏而不是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这是悲哀的现实,而我们不得不忍受。
我们现在谈的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大家都知道,中美两国的gdp之和占到全球的40%以上。但为什么会是现在这种情况呢?我认为,美国越来越担心并专注于中国对其世界霸权的挑战。这是由于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解和误读——历史证明,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道路。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这方面说的很明白。
我们都知道,“合则存,分则亡”。关于这一点,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文斯先生在演讲中说了很多。这同样适用于中美经济关系,也适用于未来的全球经济。
一些专家说,中美之间正发生“新冷战”。曼尼什·夏尔马(manish sharma)教授就是其中之一,还有其他一些人。但我相信现实并非如此,只是我们双边关系的演化面临太多风险。
更实际地说,对于两国在各领域是如何相处的,较准确的描述应是“走一步看一步”。我认为,两国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尽可能多地在全球贸易、投资、金融、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核不扩散等领域开展合作。有很多地方可以合作,而我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被地缘政治竞争蒙住了双眼。
最后我想展望一下全球经济的未来。正如我提到的,我们有理由担心,但也不必绝望,因为希望在于,只要我们辛勤工作,共同努力,所有令人担忧的事态引起的动荡终会平息,水面将恢复平静。我强调“共同”,是中国和美国,通过解决分歧来实现。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摒弃分歧,进行合作和谈判,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国和整个世界。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