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尊龙体育官网

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2021-06-05 15:4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文 | 高敬 于文静 胡璐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首发于2021年6月5日,原标题为《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首刊于《瞭望》2021年第23期,标题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1

擘画美丽中国蓝图




2013年新年刚过,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空气质量数据纷纷爆表。那一年,中国东部平均雾霾天数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陷入“十面霾伏”。


彼时,我们面临的现实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却已难以为继。


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如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途中,中华民族如何永续发展?


站在这样的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明了生态文明之路,擘画了美丽中国蓝图。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的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引人注目。“美丽中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远景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再次强化“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国家根本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长远、统揽全局,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 2020年11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考察。这是12日下午,习近平在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沿江边步行察看滨江生态环境 鞠鹏摄/本刊


扬帆千里,离不开伟大的领航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情怀。


看山,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秦岭深处,察看自然生态,叮嘱当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赴祁连山考察生态环境修复成果,要求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眺望巍巍贺兰山,提出要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看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长江流域考察,5年时间内3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心系黄河,曾一年时间内4次考察黄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在内蒙古阿尔山林区、云南洱海湖畔、黑龙江黑瞎子岛、广西漓江……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持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


此次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同时,这次大会也清晰描绘出美丽中国未来的样子——


到2035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2021年4月26日,人民大会堂。


“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积累了成功做法和经验。”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当天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报告生态环境保护的“成绩单”。


这是一份可圈可点的绿色答卷——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雾霾更少,空气更清新。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2.5个百分点;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达到37微克/立方米,累计降低28.8%,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10.8个百分点。


碧水更多,水质更优良。地表水ⅰ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由66%上升至83.4%,提高17.4个百分点,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13.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由9.7%下降到0.6%,降低9.1个百分点,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4.4个百分点。


污染更少,减排更有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25.5%、19.7%、13.8%、15.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降低18.8%,均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21年5月30日,游客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天保寨景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值多少钱?


1.6亿元。这是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山区一个普通村庄生态系统的生产总值。丽水市遂昌县大田村成了首个进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村庄,为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坐拥绿水青山的丽水,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助力当地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近年来,我国下大气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步成为沿江省市的共识,日益深入人心。一些地方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今年一季度,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以全国21.5%的面积、42.9%的人口,创造了全国46.5%的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较2019年一季度、2020年一季度分别提高0.8和1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水质继续保持为优,谱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长江的发展是一扇窗,照清了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场发展观的重大变革,是我们坚定走上生态文明之路的切实行动。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需要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必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和倒逼作用,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福建省三明市本是个重工业城市,尤溪、将乐、建宁等地的矿藏资源丰富。如今,被誉为“中国绿都”的三明,成了“网红”城市——当地封停无序开矿点,推进用清洁工艺、环保技术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大力培育森林康养、休闲旅居、医养结合等新业态,以“林深、水美、人长寿”的亮丽形象,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为拥抱“高精尖”产业腾出空间,用实际行动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发展之路。


放眼全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一块块生态环境的短板正在补上,一个个阻碍绿色发展的体制和制度坚冰正在消融,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 视频丨760亿株树木改变中国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有了专属守护者,一大批民间河长、湖长踊跃上岗。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提出确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这意味着我国所有的森林和草原都将拥有专属守护者。


渔民上了岸,长江旗舰物种长江江豚正在“回家”。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2020年10月下旬以来,在长江武汉段开展科学考察的结果显示,武汉白沙洲正形成稳定的长江江豚群体栖息水域。近年来,黄河流域局部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引来不少水鸟栖息和觅食。


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不断强化。“十三五”期间,我国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大熊猫、朱鹮、藏羚羊、苏铁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 这是2019年8月28日拍摄的呼伦湖畔的水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如今,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民义务植树如火如荼展开;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遍布乡间山林;街头巷尾的共享单车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生活垃圾分类变成新风尚……大江南北的人们用汗水浇灌和培育着共同的绿色家园。


近年来,中国主动践行大国责任,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目标承诺……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3

为开启新征程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诗意地栖居在青山碧水之间,是人们共同的心愿。


尽管“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依然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


最突出的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即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需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


一是新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一些省份对碳达峰、碳中和存在模糊认识,部分地区有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冲动,给全国碳达峰、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气污染治理等工作带来挑战和风险。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也仅有30年,时间很紧、任务艰巨。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并不稳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部分地区、领域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三是依法推进环境保护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有的地方污染治理压力和责任逐级递减,基层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与工作要求还不相适应。


四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加强。绿色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化投入模式尚未有效建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还不够,环保产业支撑体系不健全。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美景(2020年9月27日摄) 刘满仓摄/本刊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书写辉煌。


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期,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作为总要求,牢牢把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工作方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谋划好今后一段时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工作方向,对“十四五”时期美丽中国建设起好步、开好局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进行全面谋划: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制定实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组织建设并运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交易系统,率先在发电行业启动上线交易。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合理控制煤电建设投产规模和时序,建立健全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


加强生态环境立法和督察执法。推进黄河保护立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制修订,做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执法检查,推动长江保护法、生物安全法等法律贯彻实施。继续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围绕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协同推进专项监督帮扶和远程监督帮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成执法队伍组建工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提升行动,继续推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锅炉与炉窑综合治理,推进水泥、焦化、玻璃、陶瓷等行业深度治理,强化新生产车辆达标排放监管,加速老旧车辆淘汰,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


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和海洋污染综合治理行动。推动重点流域、湖泊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态流量管理,大力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继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完成长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监测与溯源工作,推进赤水河和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加强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监管。


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强化土壤污染源头控制,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开展白色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


此外,下一步还要在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新任务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展望“十四五”,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脚踏实地、迎难而上,一定能够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




来源:
0

阅读:179892 | 评论:0 | 标签:中国 自媒体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