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数据全线回落,既有内生下行压力,也受疫情洪涝等外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将在今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强化,稳增长诉求提升。预计接下来还将看到货币间歇式放松,财政今年蓄力、明年发力,政策合力将对明年经济形成“托而不举”之势。
文:天风宏观宋雪涛/联系人赵宏鹤
7月经济数据全线回落超市场预期,实体经济正面临内生性下行压力,也与特殊时期管制、疫情反复和自然灾害等外生性因素有关。经济下行压力将在今年底和明年上半年进一步强化,明年适逢20大召开,稳增长诉求将有所提升。
与以往逆周期政策不同,本轮稳增长更注重跨周期、前瞻性和精准性,预计接下来还将看到货币政策的间歇式放松,财政政策今年蓄力、明年发力,政策合力将对明年经济形成“托而不举”的作用。
一、7月数据全线回落,外生因素有影响但不能完全解释
特殊时点的扰动——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由于某些原因,各项数据6月的超预期强和7月的超预期弱可能有相关性。将6-7月数据统筹来看,相比于5月的回落斜率稍平缓些,但回落的方向不变。另外,7月前后可能存在限产、限开工施工等情况,我们观察到部分高频数据在6月底-7月初出现明显回落,例如钢材表观消费量、焦炉生产率、半钢胎开工率等。
值得注意的是,特殊时点过后,这些数据普遍有所回升,但大部分数据至今(8月中旬)没能回到6月之前的水平,更有部分数据在短暂回升后重新回落。因此,特殊时点的扰动对7月经济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疫情反复和洪涝灾害——影响程度和去年相近,不能完全解释
由于疫情和灾害,去年7月经济数据在复苏进程中也曾出现小幅回落;今年7月数据在低基数下的回落幅度明显更高,疫情和灾害不能完全解释。
去年7月国内疫情也出现反复,主要波及辽宁和新疆;今年7月疫情虽然新增感染人数低于去年,但波及江苏、湖南、四川、云南、辽宁等地区,涉及空间范围更广、经济发达地区更多。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无需赘述,今年疫情反复的影响应比去年同期更大。
去年7月国内自然灾害也比较严重,11城市降水量偏离正常值1984毫米,是1999年以来之最,根据应急管理部统计,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4308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70亿元。今年7月,11城市降水量偏离正常值385毫米,低于去年,但河南等地降雨强度特别大、时段集中,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3420.5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488.4亿元。总的来看,自然灾害对去年和今年7月经济的冲击程度可能相近。
二、透过总量看结构,经济存在内生性下行压力——房地产压力较大
投资:房地产下行压力较大,制造业韧性仍存,基建有滞后改善潜力
7月基建投资两年同比-1.6%,继今年1-2月之后再次负增长。除了前述特殊因素的影响之外,专项债发行较慢、地方隐性债务监管趋严也是明确的拖累项。考虑到宽财政可能在今年底-明年初发力,基建后续有改善潜力。(详见)
7月制造业投资两年同比2.8%,较6月的6.0%明显回落,但6-7月增速均值4.4%高于5月的3.7%,暂不能断定制造业投资已经开始系统性回落。得益于此前的利润改善和产能利用率回升,如果前述不利因素尽快控制,制造业投资韧性仍存。
真正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是房地产,本质上是过去三年多的政策积累效应,非一日之功。
三道红线、房贷集中度管理、影子银行强监管等一系列政策核心均指向削弱房地产金融属性,等同于要求房企缩表降杠杆、去库存。经过三年多的去库存,百强房企土储去化周期从2017年底的4.6倍降至2020年底的3.4倍。今年的集中供地政策进一步加剧土储去化,1-7月土地购置面积在19年同比-29.4%、20年同比-1.0%的情况下继续同比-9.3%,如果后续供地政策不调整,今年底土储去化周期将降至3倍以下,房企普遍面临土储不足的问题。
受此影响,今年新开工面积增速已经连续负增长(7月两年同比-6.5%),后续也难有明显改善。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韧性较强,得益于三道红线加速房企施工、竣工;随着近期竣工面积增速大增,在新开工持续负增长的情况下,存量项目投资增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消费:复苏是漫长且不充分的过程,疫情变化增添不确定性
7月社零两年同比3.6%,低于5月的4.5%和6月的4.9%。从结构上看,除了汽车和金银珠宝之外,所有品类的消费增速都出现回落,可能与疫情影响有关。消费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本月疫情扰动下的小幅回落,而在于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始终无法复原,严重削弱了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这至少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中高收入群体受疫情冲击较小,但消费复苏已经过顶回落。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疫情后时代中国家庭的财富变动趋势》,年收入10万以上家庭的财富指数自去年下半年就恢复了正增长(高于100),对应限额以上消费在疫情平稳后快速复苏,今年年初增速一度录得近年高点,但最近几个月已经连续回落,复苏有过顶回落的迹象。
二是低收入群体受疫情冲击较大,财富持续缩水。年收入5万及以下家庭的财富指数直到今年2季度末仍然负增长(低于100),这部分样本覆盖了我国广大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家庭,消费倾向最高但财富缩水最多,导致限额以下消费增速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三是防疫压力加大,服务消费难以改善。2季度央行储户调查问卷显示,选择3季度“更多消费”的储户比例自去年疫情以来首次明显提升,其中“预计在旅游增加支出占比”的比例大幅提升,可能与此前国内疫苗接种进度提升有关,这是服务消费需求改善的良好迹象。然而变异病毒导致国内防疫压力加大、疫苗保护效应减弱,服务消费的复苏前景又面临新的变数,长此以往居民的消费习惯可能也会发生长期变化。
三、经济内生性压力将强化跨周期调节——货币连续放松、明年财政前置
我们在6月10日的报告中讨论了经济形势,认为国内经济正处于本轮复苏的二次赶顶期,下半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初始阶段回落斜率相对平缓。
目前这一判断正在兑现:7月数据全线回落,一定程度上与特殊时期管制、疫情反复和自然灾害等外生性因素有关,但不能完全解释;透过总量看结构,实体经济在房地产和出口等方面正面临内生性下行压力。2季度实际gdp两年同比5.5%,考虑到本轮疫情影响延续至8月底,3季度gdp两年同比可能降至5.4%左右,回落斜率暂时比较平缓。
往后看,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在今年底和明年上半年进一步强化,适逢20大召开在即,稳增长诉求将有所提升。与以往逆周期政策滞后反应不同的是,本轮稳增长政策的要义在于跨周期调节,注重前瞻性和精准性。
货币政策方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且在经济趋势性回落前就提前降准对冲。随着后续经济渐进式回落,货币政策预计会间歇性放松,包括定向降息、再降准、直接降息。定向降息主要是支持绿色金融的低息再贷款,降准置换到期的mlf、配合政府债券加速发行;降息的宽松信号强,需要确认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通胀压力回落。
财政政策方面,重大项目的储备、前期准备和入库工作启动时点均早于往年,相关部委的项目批复速度也将提升。预计将预留部分专项债额度在今年底发行、明年初使用,明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今年底下达、明年初发行。预计政策在较为敏感的隐性债务、影子银行、房地产等方向的放松力度将比较克制,因此跨周期调节对经济增长的目标是“托而不举”,保持在合理区间。
风险提示
实体经济韧性好于预期;跨周期政策力度超预期;海外政策收紧力度超预期
团队介绍
宋雪涛 | 宏观团队负责人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2018-2020年金牛奖最具价值分析师,2019年金麒麟新锐分析师,2020年入围新财富和水晶球最佳分析师,金麒麟最佳分析师,发表有央行工作论文、cf40金融书籍和多篇学术论文。
向静姝
伦敦商学院硕士,主要负责海外宏观和大类资产研究。曾任职于英仕曼投资旗下核心量化对冲基金ahl。
赵宏鹤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国内宏观经济和政策研究。曾任职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展战略部。
林彦
武汉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主要负责大类资产配置研究。曾任职于弘尚资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