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国家战略。2022年9月2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撰写的《流域发展指数研究报告(黄河1990-2020)》在北京发布。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数,可为政府治理和流域管理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对落实国家“江河战略”意义重大。结合报告,求解“下一步如何稳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
提升决策支撑能力 应高度重视评价工作在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稳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为什么应高度重视评价工作?您对此有怎样的建议?
高世楫: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对科学评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情况,提升决策支撑能力意义重大。建议尽快将评价工作纳入国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议事日程,设立统计评价工作组,健全与国家高质量发展考评工作的协调机制,不断夯实基础能力,加快开展统计评价工作。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纲要》目标任务,统筹考虑综合类与部门类统计监测指标,明确统计监测范围和单元,兼顾黄河上中下游不同类型区域特点和工作重心,确定评价指标。
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底线思维应对黄河流域各类风险因素
中国经济时报:黄河流域近十年来经过持续治理与保护,重大风险发生率显著下降,但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仍然很大。您认为,护佑黄河长久安澜,哪些新风险须要警惕,该如何应对?
高世楫:黄河流域在过去31年间出现过一些断流、洪涝灾害、生态环境破坏等重大灾害事件,经过持续治理与保护,重大风险发生概率显著下降。但还应看到,黄河流域上中游多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活动较为发达,水资源开发强度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仍在持续,诸多固有风险因素仍会涌现,且会以新的形式展现。
一是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增多背景下,水沙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特征,水沙调控体系也面临新挑战,这些都要求对黄河重大洪涝灾害风险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二是局部地区生态系统恶化风险始终存在,包括突发性源头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下游生态流量降低、部分地区河口湿地萎缩及支流污染。
三是水资源短缺和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流域水资源-粮食-能源三要素之间存在巨大张力,始终构成对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约束和风险。
因此,要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切实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上下功夫,实现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的系统有机协调,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