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根据全球各经济体防疫政策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早期管控短、政策随着疫情反复变动的经济体,以美国、英国和德国等为代表;第二类是早期管控长,后期逐渐调整至全面放开的经济体,以越南、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为代表。
总结两者异同,以及经济活动恢复过程,得到以下七大启示:
一、管控短的经济体防疫效果较差,其感染人数均在全面放开前数次反复达峰,民众付出了过大的生命健康代价,但经济短期恢复的相对较快,长期能否持续恢复取决于国内经济政策和世界经济环境。管控长的经济体感染人数通常只经历一轮达峰,最大限度的保护住了生命健康,但是经济代价也相对较大,经济在短暂恢复后能否持续复苏,取决于国内经济政策的力度和及时性,也受制于世界经济环境。
二、大部分管控短的经济体初期重症和死亡率偏高,后期才逐渐下降,因此综合评估,在疫情早期过早放开管控是明显的错误选择。而大部分管控长的经济体有益于准备充分叠加病毒致死率下降,放开后重症率死亡率比第一类经济体初期大大降低。这可能跟病毒的变异有关,越到后期,病毒的传播性越强但重症率越低,大疫不过三年,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为放开疫情管控创造了条件。
三、放开后大多数经济体未出现医疗资源挤兑,防止挤兑的主要手段包括:医疗资源集中保障高危和重症人群,轻症居家、互联网就医,科学宣传,保障基础药品等。
四、不论管控长短,八大经济体放开后均会出现经济短暂的恢复,但是并不意味着经济能持续复苏,反而大部分经济体并未出现长期持续的经济复苏,主要是因为政策力度不够,甚至收紧,比如美国、英国、德国等第一阶段放松管控的经济体因为俄乌冲突和前期超发货币,导致通胀飙升,被迫收紧货币持续加息,从而导致欧洲经济步入深度衰退,美国经济也开始放缓。越南、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第二阶段放松管控的经济体也在经历短暂的恢复之后,由于欧美经济步入衰退,外需大幅下降,经济开始掉头向下。
五、防疫政策优化后,经济通常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的调整期,然后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经济的正常恢复,而谈不上复苏。
切不可以为疫情放开后就万事大吉、经济自己就会起来,由于这次疫情持续时间较长,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受损较大,青年失业率较高,线下部分行业小微企业倒闭,所以市场主体恢复元气需要时间,更需要政策的有力支持。而且,2023年将面临全球经济的新一轮深度衰退,外需和出口已经开始大幅下降。考虑到优化防疫措施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的调整期,以及2023年开年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对明年上半年尤其一季度经济形势不宜过度乐观,而且一季度经济形势可能还比较严峻。
因此,当前应出台一揽子大规模扩大内需的经济复苏计划,力度对标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鼓作气,化危为机,不仅提振经济复苏和市场信心,而且超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如果力度不够容易导致信心耗散,信心比黄金重要。
建议推出六大经济复苏措施:
1) 把2023年经济目标设为5%以上,传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拼经济的重大信号。
2) 提高赤字率,扩大地方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重点支持新基建、新能源等大规模超前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
3) 适当发放些消费券,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度过暂时性的难关。
4)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精神,出台实质性举措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比如坚决与否定市场经济、否定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做斗争,可以抓几个互联网上的负面典型以正视听,大快人心,如果继续让坏人肆无忌惮的破坏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根基很难政策取信于民,企业去身份论、获得平等市场地位,保护产权,法治,等。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56789”的基础性作用,只有民营经济信心恢复,2023年中国经济才有望恢复市场活力和实现经济复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5) 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6) 放松此前过严的限购限贷等政策,因城施策,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发挥房地产支出产业作用,促进软着陆和长期健康发展。
相信经过长短结合的一系列措施,将极大的提振各方信心,中国经济有望逐步走向复苏,再度归来。
六、分行业看,制造业、仓储运输以及服务业复苏较快。零售中,服装、化妆品、酒店、航空、餐饮以及旅游等在政策放开后复苏快。房地产对政策敏感,因此放开对其影响取决于经济活动恢复情况、货币政策以及调控政策。汽车受产业链影响,也受疫期补贴退坡影响,复苏整体不如其他行业,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七、股票市场主要受货币政策和经济复苏预期影响,通常货币政策宽松和经济复苏预期好的经济体股票市场对全面放开反应较好。同时,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发展对我国科技创新、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中小企业融资改善、服务实体经济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正文
1 美国:管控期短,放开后配合货币政策,迎报复性消费,美股表现好
1.1 美国防疫政策的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严格防控(2020年3月-2020年5月)
gdp出现明显下滑,同时受政策执行力度影响,死亡人数也出现上升。2020年3月13日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并施行旅行禁令。绝大部分州于3月底开始宣布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包括了居家隔离、强制口罩令,旅行禁令,以及关闭学校、娱乐场所和托儿所。
第二阶段:首次政策优化(2020年5月-2020年10月)
政策优化后gdp快速修复,死亡人数小幅上涨。由于失业率大幅上升,以及第一波原始毒株感染人数过峰,各州于4月底开始逐步解封。6月,超80%的州已经允许餐饮和零售业重新开张,超50%的州有条件地优化休闲娱乐业。9月,cdc取消了对多个国家与地区旅客的新冠症状筛查。
第三阶段:政策反复(2020年11月-2022年3月)
以疫苗为主要防疫手段,但受加息影响,gdp动能明显衰减。新增确诊和死亡均反复出现峰值,但受益于医疗条件,并未出现医疗挤兑。2020年底美国确诊人数二次迎峰,防控政策收紧。超半数州加强了密闭空间,人员密集场所的管制,部分州再度发布了居家令。同时再度要求入美旅客提供核酸阴性证明。2021年3月,cdc认为疫苗可以安全防范,尝试解封。但随后delta和omicron毒株的出现让cdc重新收紧防疫政策。由于美国每十万人icu床位为29.4张,高于大部分经济体,因此医疗资源未出现挤兑。
第四阶段:全面放开(2022年3月至今)
全面放开后gdp小幅上升至2.9%,同时受益于感染过峰,死亡和新增确诊虽出现峰值,但未超上一轮。2022年3月美国开始全面放开,全国结束室内口罩令。随后废除交通工具口罩令,并于6月放松入境管控需求,2022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新冠疫情在美国的流行时期结束。
1.2 美国放开后消费快速修复,餐饮、酒店和交运表现好
疫情期间,受益于财政刺激及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在全面放开的推动下第三季度再度回正至2.9%,尤其是工业生产和服务消费恢复较快。但受美联储加息影响,经济恢复后动能显著走弱。2022年上半年实际gdp环比连续负增长。
工业生产方面,美国的全工业和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在全面放开后均显著维持在近80%的高位,显著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同时,美国工业产能指数放开后反弹至131.21,创疫情以来新高。全面放开显著有利于工业生产的产能恢复。
受益于财政刺激,商品消费在疫期中迅速恢复,放开后服务消费开始抬头。3-10月美国个人实际消费环比连续增长。其中,服务消费在美国全面开放后的三个月中分别增长0.6%,0.2%和0.4%,远超疫情前服务消费平均增速,显示出了全面开放带来的服务业相关“报复性消费”需求。
分行业看,休闲餐饮业、酒店和航空运输业显著受益于全面放开带来的“报复性消费需求”。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美国四大航空公司客座率均保持在85%以上,超过19年同期水平。同时,美国酒店的客房入住率在全面放开后,自疫情来首次恢复至单月70%的水平。虽与2019年同期仍有约2%的差距,但酒店平均房价超过2019年同期15%以上,酒店服务业已然迅速恢复。汽车行业恢复较缓,但新能源车增长强劲。截至2022年9月,美国汽车销量同比约为4%,但新能源车当月同比44%。
仓储物流业,采矿业,建筑业和中低端制造业等人力密集型行业并未受到显著提振,这和全面放开前这些行业已经正常生产运作有关。
影院相关消费仍低迷。截至2022年12月,影院相关消费尚未达到2019年同期50%水平。这也再次说明全面放开后,人们的生活习惯受到疫情影响发生了变化。
美股疫情期间受益于相对较好的基本面以及量化宽松,表现良好。在美联储加息之前,零利率环境以及企业良好的盈利水平,从分子、分母端一起推动美国股票上涨。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整体最大涨幅均近120%,后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开始下降。
美国宣布放开的同时美联储也开启了加息周期,因此全面放开并没有对美国股票市场带来持续性正向刺激。
3月至今,美股仅传统能源上涨,其他行业普跌。航空运输业和休闲旅游业在第三季度财报业绩兑现后表现相对强势,然而并未相对大盘展现出超额收益。
2 英国:管控期短,放开后货币政策偏紧,复苏不及预期
2.1 英国防疫政策的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严格防控,足不出户(2020年3月-2020年5月)
经济受损严重,但受防疫政策执行力度影响,死亡人数仍偏高。英国政府应对新冠疫情较迟缓,2020年3月底,英国开始了全国封锁,除了最基本的购买食物和寻医问诊外,足不出户。
第二阶段:英格兰放松政策,其余各地依然收紧(2020年5月-2020年9月)
经济小幅修复,感染过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由于第一波原始毒株感染人数过峰,英国宣布放松防疫政策。7月中旬,英国各地区零售、餐饮业和娱乐业重新开放。同时,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继续严格限制开业场所以及居民外出范围。
第三阶段:政策反复(2020年10月-2021年3月)
经济低位震荡,死亡人数随疫情反复不断达峰。2020年9月,英国本土发现alpha毒株,随即开始迅速传播。10月31日,英国再次全国封锁,但学校将保持开放。圣诞期间,英国在民众的压力下放松了防疫政策。然而确诊人数再度反弹,不得不于2021年初再次收紧防疫政策。
第四阶段:全方面优化,与新冠共存(2021年3月-至今)
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短暂修复。2021年3月底,英国政府宣布优化管控措施。7月取消英格兰地区绝大部分疫情限制措施,包括了口罩令和居家令;10月放宽外国游客入境英国政策。2022年2月,英国基本全面放松防控措施。放开后英国新冠新增死亡数显著提高,医疗资源出现挤兑。
2.2 英国放开后修复不及预期,消费者信心低
英国放开对经济刺激不及预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疫情期间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下降,放开后英国货币政策仍然偏紧,二是通胀高企,三是美联储加息导致英镑贬值压力大。2022年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仅为0.2%,第三季度进一步下滑至-0.2%,总量较疫前约有1%的缺口。
生产在疫期维持高位,主要是其相对宽松的防疫政策。因此放开对生产提振时间短,力度小。英国的全工业生产指数和制造业生产指数在全面放开后,仅在4月和5月小幅回升,随即便继续下行 。2022年10月分别录得104.9和103.9,虽高于2019年水平,但较高点下行了5.5%和6.7%。
消费受英镑贬值和通胀影响,英国实际购买力收缩,恢复较为缓慢。2022年2月以来,英国实际零售销售指数环比持续下降,截至2022年11月仅为98.5,创22个月以来新低。英国gfk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22年9月创下有史以来新低的-49,虽有所反弹但仍处在历史低位区间。
商品消费恢复缓慢,非耐用品恢复快于耐用品。服务业中,休闲餐饮业和仓储运输业并未出现“报复性消费需求”。从英国国家经济研究院的数据看,两个行业自放开以后行业gdp预测指数环比大多为负,这也和英国自身经济基本面持续转弱有关。全面放开虽在短期内提振了航空服务需求,但未能持续。截至2022年11月,英国航空执行率约为72%,较疫情前仍有近20个百分点的差距。
同时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金融服务业全面放开后经济表现也相对较差。全面放开或许对这些行业有所提振,但英国经济整体的走弱是各行业指数下滑的主要原因。
英国股票市场在疫情期间表现相对较弱,直到2022年初才全数收复失地。宣布放开当日,股市大跌;后随着阶段性宣布共存措施,放开入境限制后,英国股票市场震荡较为明显。自全面放开后,英股涨幅最大是传统能源业和医疗服务业;直接受益于全面放开的航空运输业和休闲旅游业,由于复苏力度有限,股票市场表现并未明显好转。经济基本面弱,流动性紧,防疫政策反复以及企业业绩修复弱是英股不强的主要原因。
3 德国:管控期短,放开后迎加息周期,复苏周期短
3.1 德国防疫的不同阶段
第一轮管控:2020年3月-4月
疫情伊始,德国严格管控,包括限制旅行;封锁餐馆、电影院等聚集性场所;禁止2人以上的非家庭成员聚集;口罩强制令等。
第二阶段:政策随疫情反复(2020年4月-2022年3月)
随着感染过峰,德国开始分阶段解封。部分州开始恢复800平米以下商店的营业。但受新冠变体出现影响,德国于2020年11月重新开始封锁。期间虽封禁文化娱乐设施,但允许酒吧、餐馆、酒店、学校以及零售业等正常营业。2021年5月德国尝试解封,但随后受新变体影响,于2021年11月重新封锁,直至2022年3月开始解封。
第四阶段:全面放开(2022年3月至今)
2022年3月20日,德国《感染保护法》修正案正式生效,取消大部分全国性防疫措施;6月德国取消入境防疫要求。放开后短期内确诊与死亡人数上升,但未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德国icu床位每10万人30张,远高于24.7的每百万重症率。新增死亡和新增重症整体低于前一轮疫情。4月平均每日新增重症约在1400例左右;平均每百万死亡人数稳定在约1.5人左右,均小于此前几轮疫情。
3.2 放开后消费修复,但持续时间短,服装、家具等表现较好
德国疫期经济相对稳定,但短暂恢复后呈下行趋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导致通胀高企,制造业受到压制;二是俄乌冲突进一步推高能源价格,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三是受货币政策转向影响。2020年4月开始分阶段解禁后,2020年二季度gdp同比开始回升。制造业pmi疫期65%时间在荣枯线上。
全面放开后对制造业刺激较小。制造业pmi自2021年3月达峰后便开启下行通道。2022年3月全面放开后,制造业pmi为56.9,较前值下降1.5个百分点。
消费复苏明显,自2022年3月放开后,德国零售数据出现跃升。放开后,德国零售指数两年复合约为4.5%,大超疫前的1.2%。
分行业看,服装恢复强劲。放开后,服装零售指数两年复合高达84.8%,较疫前-5%大幅增长。看其他行业,家具、饮料、药品以及汽车等均有一定程度复苏,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3.5%、6.9%、12%以及4%。从恢复程度看,除服装外,其余行业均已恢复至疫前水平。新能源车销量维持。截至2022年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6%。然而截至2022年10月,其消费数据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旅游业持续恢复。2022年10月,法兰克福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93.7万人次,达到2019年同期的66.%。
从德国股市来看,放开后出现小幅反弹,但并未扭转其震荡下行的趋势。主要受德国跟随加息影响,股票市场未表现出过高的积极性,直到美联储停止加息。
4 中国香港:管控期长,放开后货币政策稳健,但受世界经济影响近期经济增长边际放缓
4.1 中国香港防疫的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严管控阶段(2020年2月到2022年3月)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香港防疫政策从严,但也根据感染情况灵活调整政策。2022年1月进入奥密克戎时期,3月每日新增与死亡病例都达到高峰,政府执行新一轮收紧政策,包括室内口罩强制令、精准隔离、分批居家办公等。死亡和感染人数未见上升。
第二阶段:基本全面放开(2022年4月至今)
2022年4月以后政府逐渐在公共场所活动和入境限制上放松。包括延迟堂食时间,允许酒吧和游乐场等开放,但保持了核酸证明等限制。9月以来持续放开,包括堂食人数限制升为12人、不再对堂食时间进行限制、进一步缩减入境隔离时间等。截至2022年9月,海外抵港仅需3天居家检测。
放松后存在一定的医疗占用。放开后中国香港经济短期内有所恢复。截至2022年二季度,中国香港gdp增速为-1.3%,增速较上季度提高了2.7个百分点。
中国香港自2021年2月推行疫苗接种,截至2022年12月11日,至少接种一针新冠疫苗的人达到92%。由于中国香港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的比重已达18.9%,且死亡和危重病例集中于高龄人群,因此对医疗系统造成一定压力。新增死亡和确诊出现一轮峰值,随后回落。
4.2 放开后消费显著提升,烟酒、服装以及药物化妆品表现好
放开后中国香港经济快速恢复,但受世界经济形式影响,三季度开始出现回落。放开后,其经济增速较上季度提高了2.7个百分点,但随后滑落。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香港gdp同比-4.5%,较二季度下降3.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制造业、仓储、服务和住宿餐饮均迅速恢复。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制造业、仓储、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4%,6%,3%和5%,均超疫前。从恢复情况来看,除制造业外其余均仍有空间。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四个行业分别恢复至疫情前的102%、57%,88%和71%。地产受全球流动性影响,放开后反而出现下滑。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地产两年复合0%,同比-1.8%。
消费受益于放开和消费券刺激迅速反弹。2022年4月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发放5000港元消费券刺激消费。2022年第二季度,零售业指数环比26%,两年复合增速为33%,均超疫前水平。
其中,烟酒、服装、中药以及药物化妆品等恢复速度快。截至2022年4月,两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62%、63%、48%以及61%,均远超疫前。从恢复情况来看,分别恢复至疫前18%、65%、90%和72%。但随着烟酒消费场所5月放开,烟酒一度跳升至7月的90%。截至2022年10月,以上四个行业分别恢复至疫前119%、103%、131%和121%水平。汽车恢复相对较慢,但其两年复合增速也为23%,远超疫前2%。
旅游业同步回暖。中国香港酒店入住率自放开后逐步回升,截至2022年7月达到峰值75%,但较疫前仍有11个百分点的差距。
4月中国香港逐渐放开后,恒生指数开始持续上涨直至7月初,随后出现回调。截至2022年12月16日,较4月1日约有6%的跌幅。
5 越南:管控期长,放开后货币政策宽松,各行业强势复苏
5.1 越南防疫政策的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防疫如防敌”(2020年1月-2021年5月)
越南初期防疫政策严格,且因切断早,对经济影响相对较小。越南防控政策对外不接受疫区人员入境;对内严控居民不聚集、同时隔离密接人员。经济整体稳定,gdp同比出现下滑,但却仍然维持在正增长区间,且迅速恢复。严格防疫期间越南共计7321人感染,死亡人数约为47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阶段:管控转型过度阶段(2021年5月-2021年9月)
第三阶段:全面放开(2021年9月至今)
经济出现衰退,越南开始考虑适应疫情的新形势。2021年9月越南开始逐步落实128号决议,各省市开始分批次解封。为了缓解医疗资源挤兑,越南开始实行轻症居家治疗的方法。同时,对人群进行随机核酸检测,仅对高危人群进行全面核酸检测。在此阶段中越南经济迅速恢复。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越南gdp同比约14%,增速已超疫情前。
放开后越南每百万新增死亡出现下降。第二阶段中每百万新增死亡约为3人,疫苗接种率约为34%;第三阶段中每百万新增死亡人数约为0.5人,认为受益于疫苗接种率上升。截至2022年11月17日,其疫苗接种率约为92%。
5.2 放开后经济普涨,旅游受限令影响滞后,汽车消费不佳
放开后越南经济短暂复苏,后出现下滑。放开后,越南2021年第四季度gdp跳升至疫情前121%的水平。同比5.2%,较上季度封控时的-6%大幅增长186%。同时pmi和生产指数也快速反弹。自2021年10月放开以来,越南pmi重回荣枯线上,且连续12个月处于荣枯线上。但随着越南收紧货币政策,叠加欧美衰退外需下降影响,越南经济复苏开始放缓。截至2022年11月,越南制造业pmi为49,放开后首次跌下荣枯线。
越南出口在政策放开后同步提升,放开两个月后同比增速一度达到30%。2022年2月受奥密克戎疫情爆发影响,越南出口曾小幅波动。随后受全球加息共振影响高位震荡。截至2022年11月,越南出口金额约为295亿美金,同比约15%。
各行业均迎来爆发式复苏。分行业看恢复速度,仓储运输、服务业以及制造业恢复速度快。2021年第四季度,物流行业和制造业的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45%、15%和27%,远超疫前10%、8%和12%的水平。房地产等恢复较平缓,但放开后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其两年复合增速为5%与疫前相同,从绝对值上看恢复至疫情前111%水平。
消费在放开后迅速回升。放开后的2021年第四季度越南零售指数恢复至疫情前102%水平,零售指数同比为97.2,较前值71.7回升了25.5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6月,越南零售指数同比为120%,恢复至疫情前108%的水平。
其中,住宿餐饮、旅游等在旅行限令放开后快速恢复。越南于2022年3月放开旅行禁令,截至2022年6月,越南住宿餐饮和旅游同比增长分别为26.5%和2272%,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9%和43%,均超疫前水平。从恢复情况来看,两者分别恢复至疫前72%和45%水平,未来仍有空间。
但汽车消费放开后并未出现上涨。2021年第四季度,汽车销售增速5%,两年平均0%,均低于疫前9%水平。航空有待进一步恢复。越南航空局数据显示,2022年10月越南所有空港合计游客吞吐量约为710万人,同比1814%,较疫前同期仍有23.3%的差距。
越南股票市场宣布放开后越南胡志明指数屡创历史新高,直至美联储开始加息。在2021年10月宣布放开后,越南胡志明指数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528点,较放开决议公布前一日的991点上涨了68%。但受美联储加息影响,2022年3月越南股市开始转跌。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导致越南资本外流以及越南政府的加息压力增加;另一方面,加息所导致的全球需求衰减意味着越南出口减缓,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
6 新加坡:管控期长,放开后货币政策出现转向,经济修复步伐放缓
第二阶段:管控放松(2021年4月-2022年3月)
2021年5月,新加坡政府开始考虑转向与病毒共存的防疫政策。随后6月新加坡联合抗疫工作小组的核心领导人联名发表《与新冠共处、如常生活》的文章,正式提出新加坡将与病毒共存的目标,8月餐饮恢复5人堂食,大型活动限制放宽等。
第三阶段:全面放松(2022年4月至今)
因接种率高、奥密克戎感染人数回落等因素,2022年4月22日,新加坡继续放松抗疫政策,包括下调疾病相应等级、停止疫苗差异化管理和解除办公场所所有限制等,近乎于全面放开。
此阶段,由于病毒变种等情况,每百万人死亡人数出现几次反弹的情况,但随即回落。icu床位的使用率中,新冠而占用的icu床位比例很低,从2022年3月开始,新加坡每百万人每周新增重症(icu)新冠患者数一直低于16人,未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现象。
6.2 放开后逐步修复,食品、服装表现好
随着防疫政策逐步放松,2021年第一季度gdp也由负转正,2022年gdp第一季度同比上升3.4%,放松防疫政策是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另外,新加坡制造业pmi在逐步调整抗疫政策的背景下,从2020年第三季度至今,多数期间维持在荣枯线以上。
完全放开后,工业生产、运输也逐步恢复,2022年10月工业生产指数已提升至123.3(2019=100);三季度运输仓储业(服务生产)同比上升6.9%。房地产服务新增就业人数恢复到800人(2022年第二季度)。
但受世界经济环境导致外需大幅下降,叠加新加坡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经济恢复步伐放缓,pmi跌至荣枯线以下。截至2022年11月,新加坡制造业pmi为49.8,较放开后高点下降了0.6个百分点。
从消费看,目前新加坡零售、餐饮均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因管控逐步放松,到全面放开,2022年10月两指数分别恢复至96.8、94.4,其中,零售指数中的食品和饮料、机动车辆、服装和鞋类、娱乐休闲产品销售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分别恢复至90.2、47.6、135.7、126.9。相较政策宽松的经济体来说,其恢复速度相对较缓。虽新加机动车辆零售指数不及预期,但根据新加坡交通部长表示,截至2022年5月,新加坡2022年新能源汽车累计注册量占新车注册量约8%,是2021年全年的2倍。
从航运和出入境看,随着管控放松,出入境人数逐步增长,目前已恢复至疫情前的70%左右。2020年前新加坡出入境人数多数时间维持在200万人以上,随着封控等因素,2020年5月出入境人数锐减,分别下跌至0.4万、2万人。随后因管控逐步放松,到全面放开,2022年10月出入境人数已分别恢复至182.4万、183万人。
疫情初期,新加坡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加坡股市震荡上行。随着管控逐步放松,货币政策略微收紧,股市处于震荡。
7 日本:管控期长,货币政策宽松,放开后迅速修复
7.1 日本防疫阶段复盘
第一阶段:积极响应(2020年1月-2021年9月)
日本政府对感染曲线应对较为积极,排除2021年奥运会期间的政策放松,日本在感染高峰期间会采取包括餐饮和娱乐场所被要求停业,学校停课,活动延期或者停办,企业尽量让员工在家办公,减少70%的出勤人数等。
第二阶段:逐渐放松(2021年10月-2022年2月)
2021年11月,日本实施“疫苗和检测均可制度”,意在兼顾防疫与经济活动,即便在“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和“紧急事态宣言”下也可以豁免。
第三阶段:全面放松(2022年3月开始)
2022年3月,日本政府正式解除了此前在18个都道府县实施的“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包括大型活动的人数限制以及餐厅的营业时间要求。日本全境无防疫限制。此阶段,由于病毒变种等情况,每百万人死亡人数出现两次较大幅度反弹的情况,但医疗系统并没有受到挤兑,长期每百万人新增重症(icu)新冠患者数不高于30人。
7.2 放开后生产消费均快速修复,零售、住宿及餐饮表现好
从经济状况看,2022年后日本政府逐渐放松防疫政策,经济得到一定恢复,2022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6%。此外,日本制造业pmi在逐步调整抗疫政策的背景下,从2021年2月开始恢复到荣枯线以上,持续至今。完全放开后,工业生产、运输也逐步恢复,2022年8月工业生产指数提升至100.2(2015=100);二季度运输和邮政服务同比上升6.1%。房地产在2022年一季度实现疫情发生后同比数据首次回正后,二季度同比增长0.9%。
但短暂复苏后,受欧美经济步入衰退导致外需大幅下降的影响,近期日本经济复苏放缓。2022年11月日本制造业pmi下跌至49,今年首次跌至荣枯线以下,较放开后高点下降5.1个百分点。
从消费看,日本零售、住宿及餐饮业在防控政策放松后强力复苏。自放开以来,餐饮及住宿业复苏明显,2022年5月其现金收入同比增长达14%,。零售行业中的食品和饮料、药品和西洗浴用品因为刚性需求的性质,在疫情期间波动较小;汽车、服装和配件销售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2年1-10月销售额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00.3%、92.6%。
从航运和出入境看,完全放开后,航运旅客量逐步增加,国内旅游活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随着管控逐步放松,日本国际和国内航空客运量逐步恢复,旅客量提升,旅游业复苏明显,2022年9月国内旅游活动指数恢复至82.9,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10月入境旅客人数恢复至49.8万人。
放开后,受全球加息潮和全球通胀对经济的外溢影响,日本股市维持高位震荡。疫情以来,日本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管控逐步放松,但受外部影响,整体呈震荡上行趋势。放开后未见明显跃升。截至2022年12月9日,日经指数报27901,较疫期高点下降9%。
8 韩国:管控期长,放开后货币政策偏紧,消费修复强,但制造和运输修复时间短
8.1 韩国疫情发展
第一阶段:管控严格(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
自2020年1月出现第一列病例后,韩国迅速建立了严格的防疫策略。虽韩国2020年5月就恢复了生产生活,但受全球疫情导致的需求放缓以及供应链影响,韩国gdp增速自2020年二季度开始连续三季度为负。严格防疫期间韩国共计约85万人感染,占总人口的1.6%,死亡人数约为6755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阶段:政策松动转型(2022年2月-2022年4月)
韩国政府于2022年2月7日公布了四步放开计划。根据该计划,政府将患者分为高危和普通两种。其中高危人群为60岁以上,或有基础病的50岁以上老人。医疗资源向高危人群倾斜,普通人群自行监测病情,参与网络远程问诊。此外,血氧计、退烧药、体温计等医疗护理包仅向高危人群发放。此阶段中韩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整体维持在高位。感染人数和每百万死亡人数出现显著上升。
第三阶段:完全放开(2022年4月至今)
2022年4月,韩国政府取消酒吧、餐厅以及社交距离等防疫政策。放开后,韩国gdp出现了短暂下滑,随后于第三季度迅速回升。此阶段感染人数和每百万死亡人数也出现了一定上升,但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好,医疗资源未出现挤兑,因此较上一轮有显著下降。
8.2 放开后消费迅速回升,服装、鞋包以及药品等表现较强
自疫情放开以来,韩国经济快速修复。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韩国gdp同比3.1%,恢复至疫前101.5%的水平。但短暂复苏后,韩国经济出现下降。一是受经济政策影响,二是受外需下降影响。截至2022年11月,韩国出口同比-14%,pmi为49,均较放开后高点出现下滑。
放开后,仓储运输、制造业以及服务行业恢复较好。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三个行业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0%、8%和4%,均超疫前水平。从绝对值看,分别恢复至疫前91%、100%和103%水平。
韩国消费恢复明显。截至2022年4月,韩国零售总额恢复至以前107%水平,两年平均增速10%,较疫前高6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包以及药品等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行业恢复较快。截至2022年4月,服装、鞋包以及药品等行业销售指数两年平均涨幅分别为17%,12%以及11%,均远超过疫情前水平。从其指数的绝对值来看,分别恢复至疫前100%、89%以及128%的水平。
汽车恢复速度较慢,放开后两年复合增速均为-1%。汽车增速走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芯片短缺影响仍然严重,截至2022年12月4日,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418.6万辆;另一方面,韩国在2020年针对汽车的优惠政策随着疫情消退开始退坡。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不降反增。截至2022年10月,韩国电车和氢能车同比分别增长72.7%、54.3%。
而旅游受国际旅行禁令放开较晚的影响,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截至2022年11月30日,韩国入境游客约为48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11月约29%的水平。此外,地产受货币政策影响,活动指数出现下降。截至2022年10月,地产服务活动指数约为97.3,环比下降3%。
从韩国资本市场小幅反弹后回归下跌趋势。受韩国2021年8月开始调整货币政策的影响,2022年4月完全放开后韩国股票市场曾小幅反弹,但随后回归自2021年8月以来的下降趋势。截至2022年12月16日,韩国综合指数为2360,较疫情期间高点下跌约29%。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