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黑化肥挥发发灰会花飞,灰化肥挥发发黑会飞花......
相信这是很多人提到化肥的第一反应。没想到吧,化肥居然成了本文的主角。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人人都知道这是一种能帮助农作物长得更好的生产资料,但要说起它与国家经济、粮食安全甚至国际形势的关系,应该少有人细细想过。
近日有报道称,随着俄乌局势的紧张,全球化肥供应可能会出现短缺。巴西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俄罗斯的化肥产品对巴西庞大的农业产业至关重要。
化肥究竟有多大威力?今天让我们来好好盘一盘。
文 | 思远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原文首发于2022年3月15日,原标题为《家里有矿:俄罗斯的化肥产量有多大?》,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化肥,全称为化学肥料,也叫无机肥,是指用化学、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等。并非所有的肥料都叫化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笔下的“落红”就不是化肥,而是天然的农家肥。植物遗骸、动物粪尿都曾是主要的肥料。肥料,可以说是粮食的“粮食”。土地没有营养,庄稼就长不好。有人可能不理解,给农作物施肥有那么重要吗?我们常说“金钱如粪土”,粪听起来好像一文不值。但放在化肥没有被推广前,“粪”凭借自己在施肥方面的卓越贡献,可谓是抢手货。明清至民国,各大城市都有粪夫负责处理城市中产生的粪。眼下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份苦差事,而在那时甚至是“香饽饽”。当年,掏粪工的掏粪点被称为“粪道”。粪道有好有坏,富人多的粪道价格高,穷人多的粪道价格低。大家都愿意占个好粪道,也因此引出利益纠纷。清光绪年间,一股普通粪道就值几十两白银。民国后,粪价陡增,20世纪20年代,能收取100户左右粪便的粪道,价值高达银元五六百元。1925年,北京《晨报》上曾报道过一场“粪夫之争屎战”,最后靠警察才给压下来,伤了11人,重伤“卧地不语”的有两人。解放上海后,曾先后三次出现农民大规模进城争粪的风潮。19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只有矿物质才是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为化肥的发明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磷肥、钾肥、氮肥相继发明,对当时西欧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划时代的推动作用,有文献提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20年中,西欧小麦产量增加了1倍;1978年世界肥料会议认为,发展中国家过去30年中所增产的粮食大约有30%都归功于化肥。世界各地长期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化学肥料具有和有机肥一样的持续增产的效果。当有机肥和化肥中的有效成分量被设计为相同量时,两者的效果几乎不相上下。注意,这是相同有效成分量,实际的体积可能是一大坨粪和一小粒化肥。有机肥与化肥增产效果。来源/《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较之天然肥料,化肥不仅可以任意搭配氮、磷、钾要素的含量,还可以减少包装、运输以及储存费用。最重要的是没那么大味儿,也不容易感染病菌。价格低、效力大、使用简便,化肥自出现起逐渐成为农民的新宠,成为农业中重要的生产资料。2
俄罗斯的化肥产业在全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中国化工报》报道,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出口国,世界第二大钾肥出口国,磷肥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在化肥方面的成就还得从苏联时代说起。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时,占世界总能力的20%,而俄罗斯所在区域占了苏联的50%。苏联《共产党人》第四期刊登了德米特里耶夫的文章《农业中的化学》,里面谈到苏联化肥生产:“我国的化肥生产在1913年实际上等于零,到1940年增加到400万吨。到1945年,化肥生产几乎缩小了3/4,只有110万吨。到1950年才略略高于战前的水平,达到550万吨。1960年增加到1390万吨,1962年为1730万吨。”苏联的化肥生产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三十年代打下一些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战后恢复并进一步发展;六十年代中期快速发展。1965年,苏联化肥的总产量为3125.3万吨,约等于美国的一半,排世界第二。到了1974年,已经增加到8035.7万吨,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名。苏联取得重大工业发展的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一是砸钱,每年几十亿卢比地投给化学工业,而在化学工业中又以投资化肥为重点;二是买装备,苏联从日本、西德、意大利、法国大量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建立大型化肥厂;三是抓质量,苏联很重视发展复合肥料,追求高效高质量,和单一化肥相比,复合化肥的有效成分高,而且可以一次施下多种营养成分,节省施肥次数。这些说到底还是钱和技术,最重要的还是第四点——能源。矿山是建立大型化肥的原料基地,是苏联工业发展的保障,也是俄罗斯化肥工业能重新屹立的重要原因。苏联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产国之一。不论是其早期用焦碳和煤合成氨以服务氮肥工业,还是后来使用生产成本更低的天然气,苏联从来不缺合成氮肥的能源。同时,其磷矿、钾盐的储备也毫不逊色,三十年代便开采了科拉半岛的布宾矿,成为苏联的第一大磷肥原料基地,还利用卡姆斯克钾矿的钾盐建设了大型钾肥联合企业,摆脱了长期进口钾肥的局面。这些原料基地,不仅保证了苏联的化肥生产需要,且有大量出口,这也是如今俄罗斯在化肥领域很强势的原因之一。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同时也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不仅掌握着产品市场,也控制生产原料。虽然八十年代后,苏联的化肥工业有所滑坡,后续几十年间,俄罗斯化肥生产也呈现出低迷之态,一度与世界化肥生产趋势“背道而驰”,但苏联的前期建设为后续俄罗斯的化肥工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装置的升级和扩建使得俄罗斯化肥产业逐步扩张,供应国际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2017年,俄罗斯化肥产量的复合肥增长率为3.35%,2017年化肥折纯产量达到2250万吨养分,其中大部分已经实现出口。3
俄罗斯贸易和工业部近日建议:受局势影响,国内生产商暂时停止出口。这一禁令无疑将影响到全球化肥的供应量,其中影响最深的可能是钾肥。俄罗斯钾肥约占全球钾肥供应量的20%,白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钾肥生产国,产量约占全球钾盐总产量17.4%。民国时期,化学肥料刚进入中国时,社会各界就围绕应不应该进口化肥展开过争论。当时不是进口不到化肥,而是有人不同意进口化肥,问题本质是:化肥,究竟能产生多少经济价值?一些商会认为,大量进口化肥会让金钱外溢,是中国经济的一桩巨大损失,“总计自民元至二十一年共28461102担,值洋83389838两”。我国农民每年把这么惊人的巨款拱手送给外国人,这还了得?而一些农学家认为,不能光看花钱,得对比支出和收益,如果收益大于支出,那进口化肥就是合理、且推动经济发展的。化肥本身价格比天然肥料便宜,而且使用化肥所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购买化肥的成本。买化肥所含的氮,每斤值大洋五毫,而人粪尿中的氮折算每斤值大洋约七毫五,如果再加上运输成本,使用人粪尿就更贵了。同时,按民国二十六年的物价指数,以水稻为例,“一斤硫酸铵的价格等于两斤稻谷的价钱,而每斤硫酸铵如果施用适当,至少可以多产三斤到四斤的稻谷”。相当于利润翻倍。如果是白菜,“每一元之肥料投资结果,可收纯利八元”。而且,若不进口化肥,那可就得进口粮食了。1932年,进口农产总值占出口总值78.8%,1933年占72.7%,1934年占50.3%,1935年占37.5%。如果使用化学肥料实现粮食增产,1933-1935年每年分别可节省金钱6980万元、2660万元、3730万元。“中国倘能增进农产至适当程度,则外来农产,自将杜绝”。不但可以解决国内的温饱问题,“若施用大量化学肥料,增加农产,其多余之农产物且可以运销国外,在此世界食粮缺乏声中,以剩余者换取外汇,或不失为国家经济要图之一。”从如今化肥的普及情况以及当时苏联对化肥工业的重视来看,化肥利农裕国的功效毋庸置疑,而在大家已经接受化肥、享受化肥带来的生产力的今天,大幅缩减国际化肥供应量会怎样?中国化肥网执行主编、化肥分析师车艳红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提升化肥价格,进而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造成粮食危机扩大,形成粮食涨价、化肥短缺,这是恶性循环。”不过,国际化肥价格波动对我国影响还好,国内氮磷肥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只是钾肥进口依赖度比较大,后续可能出现一些价格波动。日常生活中,化肥似乎只是小小的、不起眼的化学物,深埋于土,默默无闻,却滋养出粒粒粮食,牵系着民生温饱、国泰民安。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读客文化为库叔提供25本《高能预警》赠予热心读者。本书收录24个尼尔·盖曼经典短篇,写尽原始人性中的爱、恐惧、嫉妒、贪婪、猜忌和虚荣。集悬疑、惊悚、哥特风格于一体,彻底打破幻想和现实的界限!看得后背发凉的同时,原始的人性再次一览无遗。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