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前,一艘红船从嘉兴南湖驶出,引领一个民族书写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一百年后,红船驶过的地方,红色土地换了人间。
在百年间,中国共产党中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身先士卒、鞠躬尽瘁、舍生忘死。瞭望智库推出#革命先行者#专题,缅怀革命路上的优秀共产党员。
1931年10月25日,鄂豫皖苏区创建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开始长征,途中创建鄂豫陕苏区,而后继续长征,1935年9月到达陕北永坪。
历时10个月,转战豫皖陕甘等4省,行程一万余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10余次……红二十五军是第一个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为三大红军主力会师陕北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也是红军长征唯一一支越走越壮大的队伍。
一支不到3000人的偏师,何以成为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力量?
今天,库叔与读者们一同重温红二十五军的这段光辉历史。
文 | 潘新毛 军事科学院原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
编辑 | 丁贵梓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一支偏师,撑起长征“保护伞”
1933-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不断失利,根据地日益收缩。为减轻“围剿”压力,1934年6月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先后对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第六军团和第二十五军等发出从中央苏区、湘赣苏区和鄂豫皖苏区战略转移的指示,并派程子华赴鄂豫皖苏区传达中央指示。程子华到鄂豫皖时,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已突围西征,红二十五军肩负艰巨任务,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红军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三团一连的旗帜。图|澎湃影像
1934年11月11日,接到中央《关于组织抗日先遣队的通知》《致鄂豫皖省委训令》等文件,以及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关于要鄂豫皖红军作战略转移、建立新根据地的指示后,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常委会,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指示、分析当前形势。
红二十五军虽然只是一支人数不多的偏师,但在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的途中,必然会受敌人层层围追堵截,甚至会付出重大牺牲。但是,为完成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重要任务,困难再大也要坚决跟党走,听从党中央指挥,即使红二十五军全部牺牲也在所不惜!
会议决定:
1.省委立即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为发展红军和创建新根据地而斗争;
2.以平汉路以西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为初步目标;
3.红二十五军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
4.留一部分武装组建红二十八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军部旧址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图|ic photo
5天后,红二十五军2980余人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长征征途。
然而,队伍出发后不久就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领导非常焦急,想方设法搜寻党中央消息。听说豫陕边界商洛山区有红军活动,他们便主动靠拢。1934年12月上旬,部队进入该区后又得知红3军曾转战于此,便取道旬阳、渡过汉水,南下湘鄂边区。这里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都不错,便于建立根据地。
【注:1934年1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率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入陕西省商洛地区后,在洛南县庾家河召开第十八次全委会议决定鄂豫皖省委改建为中共鄂豫陕省委。】
1935年7月,在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作战行动中,红二十五军从《大公报》得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先头部队正准备越过松潘北上。这时,原鄂豫皖省委交通员从上海经西安来到红二十五军驻地,也证实了这一消息。
鄂豫陕省委立即在长安沣峪口召开会议,全面分析目前形势。红二十五军的当务之急就是配合主力红军行动,迎接党中央北上,并“与陕北红军集成一个力量”,“迅速创造新的伟大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于是,省委率红二十五军西进陇东,在隆德、平凉、灵台、崇信、华亭等广大地区活动,截断西(安)兰(州)公路18天,迫使蒋介石一再电令薛岳、于学忠、杨虎城、王均等部抽调兵力,“迅速解决徐匪,再以全力回击朱毛。”红二十五军得以有力地牵制敌人,减轻中央红军压力。
9月,他们又北上与陕甘红军会合,在劳山、榆林桥连胜两仗,为中央红军的后续到达打下基础。
2
3000人,怎么打赢?
在长征途中,面对数倍的敌人,红二十五军作战勇敢、不怕牺牲,避实就虚、创造战机、以强击弱,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强敌周旋。
*选择敌兵力薄弱处为突破口,便于战略转移。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线是经精心筹划,并在实战中摸索确定的。具体做法是:选择敌兵力薄弱处为突破口,尽量减少硬拼,保存有生力量,快速达成战略转移目的。
一开始,战略转移目的地为河南南部桐柏山区或西部伏牛山区。当部队进入桐柏山区,才发现这里距平汉铁路和汉水太近,地域狭窄、回旋余地小。加之周边敌兵力密集,我难以立足,只得继续向西进发。可等到了伏牛山区,发现这里人烟稀少,粮食物资匮乏,不利于根据地发展壮大。
当时,国民党军杨虎城部正忙于北面进攻陕北红军,南面抵御川陕边红四方面军,西面还要戒备蒋介石嫡系部队。省委和军领导及时分析敌情——陕东南地区敌兵力空虚,有利于我乘虚而入。随即,红二十五军兵锋指向陕东南,一举攻占该地区,迅速建立鄂豫陕根据地。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西征诱敌4个师来攻,减轻中央红军北上压力。为摆脱无后方依托作战的不利局面,军领导决定向敌兵力薄弱的陕北地区进军。途中,他们击退少数追兵,跋涉800里到达陕北保安县永宁山。陕北老乡用民歌唱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一杆红旗空中飘,红25军上来了。来到陕甘洛河川,劳动百姓好喜欢。”
*灵活机动,创造战机,打击敌人
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虽然以弱对强、以寡击众,但他们采取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巧妙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以运动战批亢捣虚,以伏击战攻其不备,营造出战场的局部优势,多次给予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
1935年1月,国民党军杨虎城部以4个旅又1个团的兵力进至陕东南镇安一带,企图驱歼红军。红二十五军以一部兵力攻占敌兵力薄弱的柞水县城,诱敌分散兵力。
敌第126旅1个团单独追至蔡家窑时,红军主力突然在其侧后发起攻击,歼敌1个多营,后向北转移至蓝田县葛牌镇,抓紧休整、恢复战力。敌126旅主力闻讯赶到,红二十五军依托镇南文公岭有利地形有效防御,并对敌侧翼发起反击,再歼敌2个多营,使敌126旅仓皇溃退。
敌不甘心失败,调集重兵扑向葛牌镇。红二十五军避敌锋芒,迅速南下进入鄂西北郧西地区;待敌追兵渐近,突然大踏步向西行军500里,连克宁陕、佛坪两座县城。敌军闻讯赶来,红军又在华阳镇东南石塔寺设伏,击溃其5个多营,毙伤敌200多人,俘敌团长以下400多人。而后东进400里,在葛牌镇以南之九间房再次设伏,歼灭敌警备3旅2个团,俘旅长以下1000多人,并乘势攻克洛南县城,一举粉碎国民党军“围剿”。
1935年5月上旬,国民党军再调集30多个团,从北、南、西三面向鄂豫陕根据地发起第二次“围剿”。红二十五军以地方武装袭扰、牵制敌军,主力转至外线捕捉战机。
我军先以远程奔袭战法,突然攻占敌后方补给兵站荆紫关,缴获大批弹药物资。敌主力4个多师赶来增援,红军又挥师西行,将陕军警1旅诱至山阳县以西袁家沟口的狭长山沟里,利用地形居高临下突然进攻,打得警1旅丢盔弃甲。此役俘敌旅长以下1400多人,缴枪1000多支。红二十五军乘胜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正要前往天水堵截中央红军的敌第51军只得紧急改变计划,转向西安,这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
至此,不足3000人的红二十五军牵制了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围剿的大部兵力,粉碎了20余倍于我之敌的围追堵截。
3
血与火,拼出钢铁长城
战斗频繁的长征路,也磨砺了红二十五军,不仅保存了我军的有生力量,还锻炼和提高了部队战斗力。这支队伍英雄辈出,将星璀璨,为我军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材。
由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组成的军领导班子,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领导集体。在整个战略转移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率领红二十五军克服重重困难。时而诱敌深入,时而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分散之敌人;时而长途奔袭,时而分割围歼,给国民党军以致命打击。
通过文公岭、九间房、袁家沟口等一系列恶战,红二十五军逐步由战略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优势,赢得战场主动权,战果愈来愈大,甚至能在一次战斗中歼灭整团整旅的敌军,体现出军领导较高的作战指挥能力。
红二十五翻越六盘山、经平凉城北上时,敌西北军劲旅“马家军”第35师派出1个骑兵团进行追击。徐海东闻讯,指挥第223团主力在平凉以北马莲铺设伏,自己则率1个营诱敌深入,将一路狂追的敌骑兵团引入伏击圈。红军突然开火,激战半小时后将该团大部歼灭,还差点把赶来督战的敌师长俘获了。
在军领导作战指挥的引导下,全军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也不断提高,涌现出陈先瑞、刘震、韩先楚、王诚汉、张竭诚等一大批敢打敢拼、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如红74师师长陈先瑞。红二十五军主力西征陇东后,他率领74师坚守根据地,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多次灵活打击敌人。不仅巩固了根据地,全师力量还不断扩大,由组建时的600人发展到2100多人。陈先瑞还受到了毛泽东的当面夸奖:“你在国民党那里挂了号的。人家动用了几万军队围攻你们,就是没搞倒你们,这说明国民党不行。”
【注: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西征,在陕南坚持斗争的少数红军和游击武装成为孤军。敌人随即集中20多个团的兵力,对根据地进行“划区清剿”。在与上级失去联系、极端艰难的条件下,鄂豫陕特委将留下的1个红军连和各路游击武装整编为红74师,独立领导鄂豫陕边区的游击战争。】
又如在板桥之战中,指挥集群机枪火力、压制快速机动的敌骑兵、打退优势敌人的红225团1营教导员刘震;在独树镇战斗中以指挥果断、突击勇猛而成名的红224团营长韩先楚。他们后来分别成长为东北野战军主力2纵、3纵的司令员,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攻克锦州、围歼西进兵团、攻打天津、解放海南岛等战役中攻坚破敌、所向披靡,成为赫赫有名的虎将。
还有解放战争初期,协助独立旅旅长皮定均成功实施中原突围、曾任红224团连长的王诚汉,指挥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在云山战斗中重创美军王牌骑1师、第三次战役中首先攻进汉城的张竭诚等,都是从红二十五军长征中成长起来的战将。
无论形势如何严峻,红二十五军广大指战员始终坚持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听从党中央指挥坚定不移,全力支援中央红军渡难关。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宁边区,部队缺吃少穿,困难重重。毛泽东想到了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他对后方部部长杨至成说:“我给你写个借条,你拿去找找徐海东如何?我相信,只要有可能,海东是一定会帮我们这个忙的。”
【注:同年9月,中共鄂豫陕省委和中共西北工委联席会议决定,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
于是毛泽东挥笔写道:
海东同志:
请你部借2500元给中央,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 此致
敬礼!
毛泽东
1935年12月
徐海东看完纸条,立即把供给部长查国桢找来,问:“咱们现在总共还剩多少钱?”“还剩7000块大洋。”查国桢答道。“那好,留下2000,5000给中央。”第二天,5000块大洋被送到中央红军后勤部,无异于雪中送炭。
4
心里装着的永远是群众
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主要领导人同时也是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是红二十五军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加强红军队伍各级党组织建设和创建新的根据地
1934年的花山寨会议上,红二十五军确定战略转移。时间紧、任务重,红二十五军根据鄂豫皖省委决定整编部队,取消师,军直辖4个团。
位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的红军井。图|ic photo
同时,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把师机关人员充实到一线作战部队,营连党支部更加建全,班排保证都有党员;把机关的坛坛罐罐去掉,加大武器弹药和粮食的携行量,部队轻装上阵。正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红二十五军才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
鄂豫陕边区曾受途经此地的贺龙部红三军和川陕红军革命影响,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适合红军立足发展。若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不仅便于牵制敌大量兵力,还能有效配合西南川陕苏区、北面陕甘苏区和长征中的中央红军。
于是,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南后,省委在庾家河会议上正确分析形势,做出《关于创建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解决了新区选择和方针任务等重大问题,为新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条件。
*发扬我军“三队”作用,团结群众、分化敌人
初到陕南,为了让新区人民尽快了解红军,郑位三及时起草《什么是红军》的传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群众:
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红军代表了广大穷人的利益。红军主张没收土豪的土地粮食分配给农民,帮助穷人免除一切捐税。欢迎国民党军的士兵到红军中来。
传单在新区广大群众甚至国民党军士兵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到1935年5月,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区建立4块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共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5个县工委,初步建成拥有近50万人口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河南泌阳一带时,受到盘踞围寨的地主武装骚扰阻拦。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吴焕先政委从实际出发,提出新政策纪律——不打土豪、不进围寨,严格遵守群众纪律,所需粮食一律购买。郑位三亲自给寨主头目写信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说明红军是借路北上抗日,促其保持中立,并与寨主订立互不侵犯协议。
为了有利宣传,他们还将党的政策纪律编成口号和顺口溜:
老乡老乡,不要惊慌。红军所向,抗日北上。借路通过,不进村庄。奉劝乡亲,勿加阻挡……
系列举措及时打消了当地各阶层民众的顾虑,分化敌对力量,避免地方武装的纠缠,为部队摆脱敌人围追争取时间。
依靠党的政策和严明纪律,红二十五军赢得广大群众爱戴,始终不忘把遵守群众纪律当作部队建设的大事。
1935年8月,他们转战陇东兴隆镇。得知这里是回民聚集区,吴焕先要求政治部及时制定“三大禁令、四项注意”,明令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区吃大荤,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等。军领导还亲自与当地阿訇座谈,讲明红军北上只在此稍作停留,不征粮派款、不拉夫抓丁。部队医护人员主动给回族老乡看病,各部队将驻地打扫得干干净净。
红二十五军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回民群众的拥护。当他们离开兴隆镇时,全镇群众前来送行。
5
何以不断壮大?
每当危险关头,军各级领导、共产党员更是身先士卒,带领指战员英勇杀敌。
1934年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方城县北独树镇附近许(昌)南(阳)公路,遭到敌人伏击。因能见度低,无法查清敌情,部队一度陷入被动局面。危急关头,吴焕先一面指挥部队卧倒隐蔽、减少伤亡,一面组织火力压制敌人,而后举起大刀率先冲入敌阵,高喊:“共产党员跟我来!”后来,副军长徐海东率后卫部队投入战斗,终于扭转危局,部队顺利向伏牛山转移。
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刚进入陕南,省委在庾家河镇召开常委会,国民党军第60师3个团发动突袭。严峻形势下,军领导立即冲到一线,与战士们并肩作战。
军长程子华被敌人的重机枪打穿双手,失血过多休克,经过全力抢救总算保住性命,但落下了终身残疾。副军长徐海东头部中弹,子弹从左脸穿进、从右耳根穿出,他昏迷了四天四夜才醒过来。
最令人痛心的是,1935年8月21日,长征即将胜利之际,吴焕先在组织部队徒涉汭河时遭敌35师突然袭击。部队处于背水作战,形势极为不利。吴焕先政委带百余人迎着敌人的炮火坚决阻击,不幸壮烈牺牲。
军领导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成为红二十五军的立军之本。正因为有这个立军之本,红二十五军才能在敌强我弱、孤立无援的严峻形势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多次痛击沿途围堵的东北军第67军3个师,全歼陕军1个警备旅,击溃击败2个警备旅又1个师。陕军和东北军再也不敢轻易进犯红二十五军,连张学良也发出“和红军打仗没法打”的喟叹。
除了军政领导以身作则,红二十五军还广泛发动群众,不断壮大自身力量。
到达陕南后,军政治部专门起草《告国民党士兵书》,揭露蒋介石政权对内“围剿”红军,对日寇采取不抵抗政策,把东三省拱手让给日寇的卖国罪行,号召东北军官兵不要替蒋介石卖命。通过宣传党的政策,分化瓦解敌人,使不少东北军官兵思想上发生变化。
此外,红二十五军还对俘虏实施宽大政策,使得不少敌军士兵转而投奔我军。
陕军警备2旅第4团官兵在“围剿”红二十五军过程中,受我军宣传和良好纪律影响,该团1个连在何振亚率领下发动起义,要求加入红军。鄂豫陕特委了解情况后主动和他们联系,给予思想教育和物资支援,让他们先以陕南游击队名义开展活动。从此,这支队伍以红军为榜样,在镇安、柞水、汉阴、安康、宁陕间开展游击活动,配合红74师作战,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后加入红军。鄂豫陕根据地建立后,广大群众翻身得解放,青壮年纷纷报名参加红军。
红二十五军主力西征后,红74师转战鄂豫陕3省边界的24个县,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打破敌人3次围攻,歼灭敌正规军与地方反动武装4000多人,缴枪3000 多支,牵制了国民党军十几个团的兵力,配合了军主力北上陕甘根据地的斗争和主力红军的长征。
坚决服从命令、勇于担当使命的气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这些支撑着红二十五军走过漫漫长征路,越来越强大。
据统计,红二十五军由从鄂豫皖出发时为2980人,到鄂豫陕发展至4000多人。后军主力西征北上作战,到达陕北时还保留了3400多人。再加上鄂豫陕根据地红74师2100多人,合计达5500多人,比长征开始时人数增加近1倍。红二十五军成为长征途中唯一一支越走越壮大的红军队伍。
参考资料:
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张竭诚:《军政双全的高级指挥员》,发表于王一帆、刘影主编《郭述申纪念文集(上:怀念与追思)》,大连出版社,1996年版;
4.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5.陈先瑞:《郑位三同志在陕南》,发表于湖北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编《郑位三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李波:《郑位三与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成长》,发表于湖北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编《郑位三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机械工业出版社为库叔提供25本《批判性思维》赠予热心读者。备受全球大学生欢迎的思维训练教科书,连续12次再版,教你如何正确思考与决策,避开“21种思维谬误”。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
来源: mp.weixin.qq.com/s/?id=6df203c174a60ebc05d81c436de10b36&source_url=https://mp.weixin.qq.com/s/_rvr21qujaoqy-gi9vkm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