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对话陈德铭:扩大进口能激活潜在消费,外贸企业要利用数字经济提高竞争力
2021年8月16日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7月,我国外贸快速增长,进出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4.5%左右。
“由于疫情管控较好,上半年我国外贸形势向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与搜狐财经《致知100人》对话时表示,“预计下半年中国外贸也会继续增长。”
陈德铭曾在2007年到2013年期间担任中国商务部部长。他指出,中国外贸快速增长,应进一步扩大进口。
搜狐财经对话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
为什么要扩大进口?陈德铭表示,中国市场很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国内单一市场之一。中国有十四亿人,资源经不起消耗,需要进口国际原料。现如今,我们进口量最大的几项都是资源性产品,支出达数万亿元。
“比如铁矿砂、水泥、铜,居民吃的油料,用的橡胶。中国石油的约三分之二要靠进口。还有芯片是我们进口最大的单一类商品。”陈德铭说。
扩大进口对中国有什么好处?陈德铭指出,从大方面看,扩大进口能扩大国内生产和消费,发展经济。
他对《致知100人》说,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包括很多新的消费。这些新消费需要我们先从国外进口,这也能激活很多潜在消费。此外,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由消费驱动,因此扩大进口也有助于扩大生产。
陈德铭还表示,从小方面讲,通过支出外汇,能平衡国际收支。“我们出口拿到的是美元等外汇。对中国来说,这些货币只是一张纸的概念,为了减少金融风险,我们需要通过进口将这些钱用掉,以平衡国际收支。”
陈德铭坦言,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全球化最大的特征是,全球贸易越来越是中间品的贸易。中国正逐步从最终产品出口大国,变成中间品出口大国。
在这种趋势下,我国外贸企业应该怎么做?陈德铭说,应将产品升级换代,并利用数字经济。只有这样,外贸企业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以下为采访精编(采访实录,文字未加修饰):
《致知100人》:你怎么看下半年中国外贸的发展趋势?
陈德铭:上半年的外贸形势很好,不仅出口好,进口也好。出口同比增长28.1%,主要是因为中国疫情管控较好,生产基本正常。
而在疫情影响下,国外的生产和供应链不正常,很多订单转移到中国。两个因素叠加,中国的市盈率能达一半以上,所以下半年中国外贸会继续增长。
即便国外疫情好转,转单减少,增幅没有上半年那么多,我们出口依旧会正增长。
现在看来,德尔塔毒株引发疫情新的高潮,特别是美国新增数量很多。所以,转单问题还会存在。中国外贸出口总体向好,预计同比增长10%以上是没问题的。
《致知100人》: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2.3万家,增长47.9%。相比而言,中国对外投资会呈现哪些新特点?
陈德铭:中国对外投资会继续保持现有的强劲势头,甚至还会增长。我们每年有1000亿美元左右用于海外投资,但未来投资的领域、方向,投资国别以及产业会有所变化。
首先,投资有很多种,比如资源领域投资大,由大型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组成股份制去投资会更合适。 大国企应该用一种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去投资,否则容易遭到国外干预。
另外,整个世界正发生变化,中国正从最终产品出口变成中间品出口。中间品出口只有在数字经济下,用分包设计的方式才能完成,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独立完成。所以,企业对外投资,特别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未来会更多从中间品的角度,从设计、技术合作的角度入手。
中间品加工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尤其在设计、研发等服务业范畴内,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全世界所有的产品,包括飞机、汽车都是各国联合设计。在这方面,我们出去投资更符合规律,也符合需要。
最后,中国对外投资基础设施以及开发区,应该得到当地的支持,与当地政府进行良好洽谈。我们在很多国家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投资都需要政策支持。
《致知100人》: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可以给中国外贸企业哪些帮助?
陈德铭:由于多边协议,我们不能直接给予外贸企业优惠。所以在国际市场中,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竞争力。不过,我们可以为中国外贸企业创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比如,提供信息。提供一些国际多边认可的信息给出口方,将能提供给外贸企业的补贴措施放在“绿箱”政策内,不能提供的放在“黄箱”。
再如,我国能提供给外贸企业的,很多是知识产权及法律方面的保护。中国对各国的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政策,各国如何吸收资本,有一套公共服务体系,属于商务部驻各国商务参赞的工作范畴。所以外贸企业要出口,首先应该向当地中国使馆经商处了解一些贸易政策。
另外,还应使中国外贸企业对中国国内政策可预期、可知晓,防止国内政策改变对企业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总体来说,国家只能在信息方面进行服务,而不能有明显的财政性资金补助,因为这违反世贸组织规定的,会构成反倾销、反补贴。
《致知100人》:中国外贸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
陈德铭:第一,产品升级换代。第二,利用数字经济。
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全球化最大的特征是,全球贸易已经不单是最终消费品的贸易,而越来越是中间品的贸易。当前全球贸易的70%左右是中间品贸易,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是单一国家制造的。比如苹果手机是加州设计,在中国组装,而中国组装只占手机价值的11%左右。同时摄像头可能来自台湾,芯片产自韩国、日本。
所以,产品的原产地在哪里,是说不清的。以前,中国是最终的世界加工厂,大量中间品从全世界进入中国,再由中国组装后出口。这就造成我们与美国、欧盟有数千亿美金的顺差。
近几年,这种情况正悄然变化。由于成本、疫情等等因素影响,中国正逐步从最终产品出口大国,变成中间品出口大国。
最近越南、印度出口猛增,但它们的中间品,很大一部分是从中国出去的。中国外贸企业要看到,中国正在全球化,中国会从最终产品的出口大国,逐步变成中间品的出口大国。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接受这一点,并且认识到这是我们新的发展方向。
《致知100人》:你主张中国应该扩大进口的理由是什么?
陈德铭:中国市场很大,一直以来只是略低于美国。但近两年来,中国的国内市场可能已经达到和超过美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国内单一市场之一。
任何大国都以内循环为主,但中国现在的内循环结构不够完整,所以在促进国内消费方面,需要大量的进口。
我们用的生产资料需要大量进口,比如铁矿砂、水泥、铜,居民吃的油料,用的橡胶。中国石油的约三分之二要靠进口。还有芯片是我们进口最大的单一类商品。
《致知100人》:扩大进口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陈德铭:扩大进口能促进国内消费,持续扩大国内生产。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包括很多新的消费。这些新消费需要我们先从国外进口,这也能激活很多潜在消费。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由消费驱动,因此扩大进口也有助于扩大生产。中国有十四亿人,资源经不起消耗,需要进口国际原料。
现如今,我们进口量最大的几项都是资源性产品,支出达数万亿元。当然,为了有足够的外汇购买这些东西,我们也要扩大出口。
我们出口拿到的是美元等外汇。对中国来说,这些货币只是一张纸的概念,为了减少金融风险,我们需要通过进口将这些钱用掉,以平衡国际收支。
从大方面看,扩大进口能扩大国内生产和消费,发展经济。从小方面讲,通过支出外汇,能平衡国际收支。
注:国内支持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引起贸易扭曲的政策,叫“绿箱”政策。指政府执行某项农业计划时,其费用由纳税人负担而不是从消费者中转移而来,且对生产者没有影响的农业支持措施,这些政策都可以免于减让承诺。
另一类是可以产生贸易扭曲的政策,叫“黄箱”政策,要求予以削减,用“支持总量”(ams)来进行数量表示。国内支持减让承诺的政策范围包括价格支持、营销贷款等。
来源: